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担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担保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定,为明确担保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及其法律后果等有关问题,保障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制定的一部专门法律。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担保,是指以第三方的财产或者权利为债务的履行保证,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行为。担保分为保证和担保两种,其中保证是指第三人承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承担履行债务的责任;担保是指第三人承诺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代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其他相应责任。
担保合同,是指担保人、被担保人和担保权人之间依法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担保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应当明确担保的方式、范围、期限、责任等内容。
担保法分為績實動機、担保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及其法律后果、担保责任、法律责任、纠纷处理、时效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规定。
績實動機
担保法旨在保障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担保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及其法律后果
1. 担保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及其法律后果,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应当明确担保的方式、范围、期限、责任等内容。
2. 担保合同订立时,担保人和被担保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资格,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3. 担保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担保合同的终止,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应当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担保责任
1. 担保人应当履行担保合同约定的义务,承担担保责任。
2. 被担保人应当履行担保合同约定的义务,接受担保人的担保。
3. 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债务承担担保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责任
1. 担保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担保权人或者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机关予以警告、罚款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处罚:
(1)未按照担保合同约定履行担保义务的;
(2)拒绝或者拒绝承担担保责任的;
(3)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2. 担保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担保权人或者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机关责令改正,处的人民币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依法限制其从事担保业务:
(1)以虚假的财产或者权利担保的;
(2)超出担保合同约定的保证范围担保的;
(3)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纠纷处理
1. 担保合同当事人发生纠纷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解决。
2. 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债务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被担保人追偿。
时效及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担保法 图1
1. 担保法的施行日期,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
2. 担保法施行前,已经成立的担保合同,继续按照担保法的规定执行。
3. 担保法施行后,法律、行政法规对担保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及其法律后果等有关问题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4. 担保法施行前,有关担保的规定,如与担保法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担保法的规定执行。
担保法作为保障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