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中不支付应得工资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以免支付工资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是我国调整公司关系的根本法律依据,对公司的设立、运营、终止和相关的法律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支付工资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实践中仍有一些企业不支付或不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给劳动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活损失。本文旨在探讨《公司法》中不支付应得工资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以期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不支付应得工资的违法行为
1. 未按时支付工资
根据《公司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应当按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未按期支付工资的,依法支付加倍的工资报酬。实践中,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期支付工资,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2. 未足额支付工资
根据《公司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未足额支付工资,造成了劳动者的生活困难。
3. 未依法支付加班费、调休费等
根据《公司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的加班费、调休费等。有些企业未依法支付加班费、调休费等,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公司法》中不支付应得工资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图1
法律责任
1. 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
劳动行政部门是负责监督企业支付工资的主管部门。对于未按时支付工资、未足额支付工资等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查处,责令企业支付工资,并可以处以罚款。
2. 公司的法律责任
公司未支付应得工资的,应当依法支付加倍的工资报酬。公司应当承担赔偿劳动者因此遭受的损失。对于 repeated违法的企业,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
3. 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劳动者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者在接到工资后,未及时要求支付工资的,视为默认工资已支付。
《公司法》对公司的工资支付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企业应严格遵守。不支付工资的违法行为,企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及时维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