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同纠纷调解技巧与实践
在我国,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约定以一定标的实行权利义务的关系。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均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由于口头合同证据难以保存,往往导致纠纷发生时难以举证、维权。学会口头合同纠纷的调解技巧,对于解决民事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口头合同纠纷调解的基本原则
1. 平等原则: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都应平等对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2. 自愿原则:调解协议应系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人员仅限于提供协助和指导,不参与调解协议的制作。
3. 公正原则:调解协议的内容应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避免偏袒任何一方。
4. 保密原则: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应严格保守双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其他隐私,不得泄露给第三方。
口头合同纠纷调解技巧
口头合同纠纷调解技巧与实践 图1
1. 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调解人员应在调解前,向双方当事人详细介绍纠纷的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依据等,以便为调解提供有效帮助。
2. 采用灵活的调解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纠纷,调解人员应采用灵活的调解方式,如:情理结合的调解、对比法、类比法等,以便快速化解纠纷。
3. 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员应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在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4. 明确调解协议的调解协议应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纠纷解决方式、履行期限等具体内容,以便双方当事人遵守和执行。
口头合同纠纷调解实践
1. 调解前准备:调解前,调解人员应对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证据材料等进行详细了解,并制作调解档案,以便在调解过程中迅速展开工作。
2. 调解过程:调解人员应在调解过程中,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充分表达各自意愿,寻求共同点,并在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3. 调解协议签署:调解协议签署后,调解人员应向双方当事人告知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期限、方式等具体内容,并告知其法律责任和义务。
4. 调解协议履行:调解协议签署后,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调解人员应及时检查协议的执行情况,如发现违约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口头合同纠纷调解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调解人员应学会运用口头合同纠纷调解技巧,以实现纠纷的快速、公正解决,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