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法典继承法改动:了解新规定,保障个人财产权益
自2020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关于继承法的改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我国部以个人财产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民法典,该改动对于我国公民的个人财产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围绕2020年民法典继承法的改动,对相关新规定进行解读,以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条文,保障个人财产权益。
民法典继承法改动的内容
1. 删除列举式规定,明确继承人的范围
旧《继承法》第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个人财产,依照本法的规定由继承人继承。”在新《民法典》中,该规定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个人财产,依照本法的规定,由继承人继承。”删除列举式规定,使法律条文更加简明扼要,明确了继承人的范围。
2. 增加规定法定继承人
旧《继承法》仅规定了法定继承人,而在新《民法典》中,增加了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规定。第36条规定:“下列人员为法定继承人:(一)配偶;(二)子女;(三)父母;(四)兄弟姐妹;(五)祖父母、外祖父母。”通过增加规定,使法定继承人范围更加明确。
3. 增加遗产处理规定
新《民法典》第51条规定:“遗产处理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指定的代理人办理。”该规定明确了遗产处理的程序和原则,保障了继承人合法、自愿地处理遗产的权利。
4. 增加遗产分割规定
新《民法典》第52条规定:“继承人协商一致,可以达成遗产分割协议。遗产分割应当依法进行,不得损害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遗产分割协议应当由继承人签字或者盖章。”该规定明确了遗产分割的条件和程序,使继承人在处理遗产分割问题时有章可循。
5. 删除关于法定继承顺序的规定
旧《继承法》第29条规定:“继承人的顺序,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一)配偶;(二)子女;(三)父母;(四)兄弟姐妹;(五)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新《民法典》中,该规定被删除。这使得继承顺序问题更加明确,不存在争议。
新规定对个人财产权益保障的影响
1. 明确继承人范围,保障继承权
2020年民法典继承法改动:了解新规定,保障个人财产权益 图1
新《民法典》明确了继承人的范围,使继承权得到更好的保障。在旧《继承法》中,继承人范围仅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而新《民法典》则增加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这有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个人财产权益。
2. 增加遗产处理规定,维护公平正义
新《民法典》增加了遗产处理的规定,使遗产处理更加公平正义。在旧《继承法》中,遗产处理主要依赖于继承人的意愿,而新《民法典》则明确规定了遗产处理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3. 明确遗产分割规定,保护其他继承人权益
新《民法典》明确了遗产分割的规定,有利于保护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在旧《继承法》中,遗产分割问题存在争议,而新《民法典》则明确规定了遗产分割应当依法进行,不得损害其他继承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解决遗产分割过程中的纠纷,保护其他继承人的权益。
2020年民法典继承法的改动,对于我国公民的个人财产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继承人范围、遗产处理、遗产分割等方面的改动,新《民法典》更加明确地规定了继承权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明确了遗产处理的程序和原则,有利于充分保障公民的个人财产权益。广大读者应当关注新《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了解新规定,保障个人财产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