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判断题及答案
民事诉讼概述
民事诉讼,是指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做出公正的裁判和维护权利义务关系的活动。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最正规、最权威的方式,具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实体规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包括民事诉讼提起、民事诉讼审判和民事诉讼执行三个阶段。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权利和义务,包括起诉权、答辩权、辩论权、委托诉讼代理权、诉讼代理权、变更、放弃、转让诉讼权利等。
民事诉讼判断题
以下为一些关于民事诉讼的判断题,答案仅供参考。
1. 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符合诉讼时效期间。(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期间为法律规定的期间。法律没有规定期间的,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使用其他法律文书形式进行诉讼。(2020年修法前规定)
2.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应当依法公开审理。(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4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审理。公开审理有利于增强司法公信力,提升司法透明度,符合社会监督的要求。
3. 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律师代理诉讼,可以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4. 一审程序的审判期限为6个月。( 正确 / 错误)
答案: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2条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不受诉讼时效期间和审判程序期限的限制。
5.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提出和解。( 正确 / 错误)
答案: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0条的规定,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申请和解。和解是一种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讼费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答案解析
1. 正确。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符合诉讼时效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提起民事诉讼的期间为法律规定的期间。法律没有规定期间的,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使用其他法律文书形式进行诉讼。
2. 正确。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审理。公开审理有利于增强司法公信力,提升司法透明度,符合社会监督的要求。
3. 正确。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0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律师代理诉讼,可以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
4. 错误。一审程序的审判期限为6个月。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不受诉讼时效期间和审判程序期限的限制。
民事诉讼判断题及答案 图1
5. 正确。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提出和解。和解是一种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减少诉讼费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最正规、最权威的方式,具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实体规定。当事人应当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合理行使诉讼权利,合法履行诉讼义务。通过民事诉讼,可以维护自身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