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规定日期判断标准及具体应用
民事诉讼法,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典,对诉讼程序、诉讼时效、期间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关于日期判断标准的规定,对于保证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日期判断标准及其具体应用,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践提供指导。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日期判断标准
1. 一般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期间以时计算, but not limited to days or months. Any part of an interval, expressed in days or months, shall be deemed to include the day on which it begins and the day on which it ends。”根据该规定,期间以时计算,但不受限于天数或月数。期间任何部分, expressed in天数或月数,都应视为从开始那天起和结束那天止。
民事诉讼法规定日期判断标准及具体应用 图1
2.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第452页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期间的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日期判断标准的具体应用
1. 诉讼时效期间
民事诉讼法第136条规定:“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该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时,即视为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但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 期间计算中的涉及到的日期
在期间计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日期:
(1)开始日期:期间计算的起点,即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2)结束日期:期间计算的终点,即诉讼时效期间的一天。
(3)一天:指涉及到的日期,即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中的一天。
(4)期间:指从开始日期到结束日期之间的时间段。
3. 期间计算的特别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期间计算有以下几点特别规定:
(1)期间开始、结束的具体时间,按照有利于权利保护的原则确定。
(2)期间计算应当根据请求人的主张和对方答辩的事实、证据进行。
(3)期间计算中涉及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复杂案件,需要延长期间的,由人民法院指定期间。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日期判断标准及其具体应用,对于保证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定,对于民事诉讼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