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民事诉讼的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具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在民事诉讼中,撤销诉讼是一种重要的诉讼行为,指的是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诉讼请求,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或裁定。重点介绍撤销民事诉讼的程序。
撤销民事诉讼的提起
1.提起撤销诉讼的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2条的规定,提起撤销诉讼的主体为当事人的一方。一般来说,提起撤销诉讼的主体为原告。但在特殊情况下,被告也可以提起撤销诉讼。在判决或裁定作出后,被告认为判决或裁定存在法定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诉讼。
2.提起撤销诉讼的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2条的规定,提起撤销诉讼的时间为判决、裁定生效后。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15日内,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诉讼。超过15日提起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撤销民事诉讼的程序
撤销民事诉讼的程序是什么? 图1
1.提交撤销诉讼申请
提起撤销诉讼时,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撤销诉讼申请。申请应当包括以下(1)当事人的姓名、住址、;(2)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3)相关证据材料。
2.人民法院对撤销诉讼申请的处理
人民法院收到撤销诉讼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当事人是否符合提起撤销诉讼的主体资格、申请是否在法定时效内等。审查结果通知当事人。
3.人民法院对撤销诉讼的处理方式
人民法院对撤销诉讼申请的处理方式有三种:(1)撤销诉讼;(2)不支持诉讼;(3)部分支持诉讼。
(1)撤销诉讼: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撤销原判决或裁定。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
(2)不支持诉讼: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不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
(3)部分支持诉讼: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请部分符合法定条件,对部分诉讼请求予以支持。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当事人。
撤销民事诉讼的效力
1.撤销诉讼对诉讼结果的影响
撤销民事诉讼一旦成功,原判决或裁定将失去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根据新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相应的法律行为。的原判决或裁定对某项财产进行分割,撤销诉讼成功后,该财产的分割结果将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2.撤销诉讼对诉讼费用的处理
在撤销民事诉讼中,如果原判决或裁定的费用已经交纳,那么这些费用将不会退还。但是,如果撤销诉讼成功,当事人可以申请退还已经交纳的诉讼费。
撤销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提起撤销诉讼时,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在法定时效内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在收到撤销诉讼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撤销民事诉讼成功后,原判决或裁定将失去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根据新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相应的法律行为。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