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救济的判断标准与实践问题探讨
民事诉讼,是指在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纠纷时,民事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在民事诉讼中,有时会出现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原本的民事诉讼中,由于某些原因,原诉讼请求中包含有与原民事诉讼请求直接相关的其他民事请求,这些其他民事请求与原民事诉讼请求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但是,在受理附带民事诉讼时,如何判断是否应当受理以及如何处理附带民事诉讼,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围绕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救济的判断标准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救济的判断标准
(一)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判断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予受理,应看其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符合下列条件的民事案件:
1. 涉及人身权或者财产权纠纷的;
2. 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于附带民事诉讼,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应结合上述规定进行判断。只要附带民事诉讼涉及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纠纷符合法律规定,且符合其他条件,人民法院就应当受理。
(二)是否影响诉讼公正
判断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予受理,还应考虑是否会影响诉讼公正。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应当坚持公正、效率、自愿、互利的原则。对于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其提起诉讼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正当的目的,或者会严重影响诉讼公正,则不应受理。
(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判断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予受理,还应考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如果附带民事诉讼不符合法律规定,则不应受理。
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救济的实践问题探讨
(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对于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予受理的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附带民事诉讼是否会影响诉讼公正。有观点认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可能会导致诉讼公正受到影响,因为附带民事诉讼可能会让当事人将不正当目的用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而达到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2. 附带民事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观点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条的规定,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如果附带民事诉讼不符合法律规定,则不应受理。
(二)建议和完善
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和完善:
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救济的判断标准与实践问题探讨 图1
1. 对于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应予受理的问题,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人民法院在受理附带民事诉讼时,应认真审查案件事实,判断附带民事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会影响诉讼公正,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2. 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附带民事诉讼,应告知当事人,并告知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救济。
3. 对于涉及重大、复杂民事案件,可以探索设立专门的附带民事诉讼审理机构,以提高审判效率和公正性。
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不予受理救济的判断标准与实践问题探讨,是当前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结合法律规定和审判实践,认真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期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