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范文及写作要点

作者:thorn |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文书,通常在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使用。该文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1. 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

2. 申请人的诉讼请求,包括刑事诉讼请求和民事诉讼请求。刑事诉讼请求应明确指出被不起诉人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被判刑或者罚金等;民事诉讼请求则应明确指出被不起诉人应该赔偿申请人多少金额、什么物品等。

3. 申请人的证据,包括相关照片、文件、报告、证书等,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4.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护照等。

5. 其他相关信息,申请人是否委托了律师等。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文书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法律术语。

2. 文书应该符合逻辑,避免出现矛盾或者错误。

3. 文书应该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并且应该清晰地表达申请人的诉求。

4. 文书应该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语法或拼写错误。

5. 文书应该注意格式,包括页眉、页脚、字体、字号等。

下面是一个刑事附带民事申请书的范文:

刑事附带民事申请书

申请人:XXX

诉讼请求:

刑事诉讼请求

被不起诉人XXX在2022年1月1日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XX万元。被不起诉人在犯罪过程中不仅造成了受害人财产损失,还造成了受害人身体伤害,被不起诉人应该对此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请求

被不起诉人的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了财产损失和身体伤害,被不起诉人应该赔偿受害人XX万元。

证据:

1. 照片: attached

2. 报告: attached

3. 证书: attached

身份证明:

本人XXX,身份证号码为XXX。

委托关系:

本人委托律师XXX代为诉讼。

其他信息:

本人没有其他要求。

以上为刑事附带民事申请书的内容,共XXX字。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范文及写作要点 图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范文及写作要点 图2

申请人:XXX

日期:2022年X月X日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范文及写作要点图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范文及写作要点图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提起与刑事犯罪行为相关的民事诉讼,旨在实现刑事与民事纠纷的一并解决。在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发生往往给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诉讼的复杂性和成本。如何撰写一份清晰、准确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对于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的撰写要点,以期为当事人提供指导。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基本结构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基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申请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基本信息。

2. 诉讼请求:明确刑事诉讼请求,包括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及证据等。提出民事诉讼请求,包括民事诉讼的标的、事实、理由及证据等。

3. 事实和理由:详细陈述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事实,包括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法、涉及人员等,以及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理由,如损失数额、责任主体等。

4. 证据:提供相关证据,包括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证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事实。

5. 请求法院采取的措施:提出法院在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应采取的措施,如财产保全、查封、扣押、冻结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写作要点

1. 明确申请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基本信息。在申请书中,应当真实、准确地提供申请人信息,以便法院对申请人进行身份确认。

2. 清晰明确地提出诉讼请求:在刑事诉讼请求部分,要详细列举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及证据等,以便法院对案件事实有清晰的认识。在民事诉讼请求部分,要明确标的、事实、理由及证据等,以便法院对民事诉讼请求进行审查。

3. 客观陈述事实和理由: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中,应当客观、真实地陈述事实和理由。避免使用虚假、夸大的陈述,否则可能导致申请被法院拒绝。

4. 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据是支撑诉讼请求的重要依据。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中,要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包括刑事诉讼证据和民事诉讼证据。证据应当真实、合法、确凿,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5. 提出合理、明确的要求: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中,要提出合理、明确的要求,包括要求法院采取的措施等。要求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且与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相符。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重要文件。一份清晰、准确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有助于法院正确审理案件,公正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在撰写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申请书时,当事人应当注意以上几点,确保申请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