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起诉程序
民事诉讼起诉程序的概念与内涵
民事诉讼起诉程序,是指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采取其他法律行为的全部过程。起诉程序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具有严格的程序性、顺序性、合法性、及时性等特点。
民事诉讼起诉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起时间:起诉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民事诉讼起诉程序 图1
2. 提起人:起诉应当由权利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法代理诉讼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3. 提起方式:起诉可以通过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进行。书面起诉应当 include起诉状,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送达对方当事人。口头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由人民法院审查。
4. 人民法院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应当对其进行审查。符合提起条件的,应当受理诉讼;不符合提起条件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民事诉讼起诉程序的外延与实施要领
1. 外延:民事诉讼起诉程序的外延包括起诉、答辩、反诉、提起诉讼、受理等环节。这些环节之间具有顺序性,上一环节未完成,下一环节无法进行。
2. 实施要领:民事诉讼起诉程序的实施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超过期限的起诉将不被人民法院受理。
(2)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完整的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证据材料、身份证明等。
(3)人民法院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应当受理诉讼;审查不合格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4)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对对方当事人提出答辩,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理。
(5)当事人可以提起反诉,反诉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
民事诉讼起诉程序的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起诉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法第12条、第13条、第14条、第15条、第16条、第17条、第18条、第19条、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第23条、第24条、第25条、第26条、第27条、第28条、第29条、第30条、第31条、第32条、第33条、第34条、第35条、第36条、第37条、第38条、第39条、第40条、第41条、第42条、第43条、第44条、第45条、第46条、第47条、第48条、第49条、第50条、第51条、第52条、第53条、第54条、第55条、第56条、第57条、第58条、第59条、第60条、第61条、第62条、第63条、第条、第65条、第66条、第67条、第68条、第69条、第70条、第71条、第72条、第73条、第74条、第75条、第76条、第77条、第78条、第79条、第80条、第81条、第82条、第83条、第84条、第85条、第86条、第87条、第88条、第89条、第90条、第91条、第92条、第93条、第94条、第95条、第96条、第97条、第98条、第99条、第100条、第101条、第102条、第103条、第104条、第105条、第106条、第107条、第108条、第109条、第110条、第111条、第112条、第113条、第114条、第115条、第116条、第117条、第118条、第119条、第120条、第121条、第122条、第123条、第124条、第125条、第126条、第127条、第128条、第129条、第130条、第131条、第132条、第133条、第134条、第135条、第136条、第137条、第138条、第139条、第140条、第141条、第142条、第143条、第144条、第145条、第146条、第147条、第148条、第149条、第150条、第151条、第152条、第153条、第154条、第155条、第156条、第157条、第158条、第159条、第160条、第161条、第162条、第163条、第1条、第165条、第166条、第167条、第168条、第169条、第170条、第171条、第172条、第173条、第174条、第175条、第176条、第177条、第178条、第179条、第180条、第181条、第182条、第183条、第184条、第185条、第186条、第187条、第188条、第189条、第190条、第191条、第192条、第193条、第194条、第195条、第196条、第197条、第198条、第199条、第200条。
民事诉讼起诉程序是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起诉程序的内涵、外延、实施要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才能在民事诉讼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