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调解适用范围及其规定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制度和程序。调解作为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旨在分析民事诉讼法中调解的适用范围及其规定,为我国民事诉讼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民事诉讼法调解的适用范围
1. 调解适用的一般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的规定,调解是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方式。调解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房地产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调解还适用于因财产权益产生的纠纷,如物权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
2. 调解不适用的一般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调解不受欢迎:
(1)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2)涉及涉及人数众多、影响较大的民事纠纷的;
(3)涉及涉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审判机关直接审理的;
(4)其他不适宜调解的。
民事诉讼法调解的规定
1. 调解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调解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自愿、平等、诚信、互利的原则;
(2)调解主持人尊重当事人意愿、客观公正、主持有据的原则;
(3)调解程序合法、简便、迅速的原则;
(4)调解结果由当事人自行承担责任、自行履行义务的原则。
2. 调解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调解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调解申请: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申请调解;
(2)调解准备:调解主持人应当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案情,制定调解方案;
(3)调解过程:调解主持人主持调解过程,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沟通,达成调解协议;
(4)调解协议:调解主持人制作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3. 调解效力
民事诉讼法调解适用范围及其规定 图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8条的规定,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调解作为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具有重要地位。调解的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动争议、房地产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调解的程序包括调解申请、调解准备、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