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诉讼撤回诉讼请求的相关规定及操作指南
民事诉讼撤回诉讼请求,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自行或者在审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向人民法院申请撤回已经提起的诉讼请求,从而结束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在我国,民事诉讼撤回诉讼请求的相关规定及操作指南如下。
撤回诉讼请求的条件
(一)自愿性
撤回诉讼请求必须由当事人自愿提出,不得由人民法院或律师代为提出。当事人对诉讼请求的撤回,应当通过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并注明撤回诉讼请求的原因。
关于民事诉讼撤回诉讼请求的相关规定及操作指南 图1
(二)合法性
撤回诉讼请求的内容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回诉讼请求。但撤回诉讼请求并不能免除当事人承担诉讼费用的责任。
撤回诉讼请求的程序
(一)书面申请
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撤回诉讼请求的原因,并注明诉讼请求的相关信息。人民法院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撤回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撤回;不符合撤回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
(二)口头申请
当事人也可以在审判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口头方式向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收到口头申请后,同样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撤回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撤回;不符合撤回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
撤回诉讼请求的法律效果
(一)消灭诉讼
撤回诉讼请求后,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不再提起诉讼,诉讼程序消灭。已经提起的诉讼费用,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退费或者扣除。
(二)和解
撤回诉讼请求并不等同于和解。和解是指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撤回诉讼请求仅是消灭诉讼程序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代替和解。
撤回诉讼请求的操作指南
(一)了解法律规定
在进行民事诉讼撤回诉讼请求前,当事人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明确撤回诉讼请求的条件和程序。
(二)评估风险
当事人应当评估撤回诉讼请求的法律效果,了解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果撤回诉讼请求将导致对方当事人申请诉讼费用的增加,或者其他不利后果,当事人应当重新考虑是否撤回诉讼请求。
(三)书面申请
当事人应当通过书面方式提出撤回诉讼请求,并注明原因。书面申请可以提高撤回诉讼请求的成功率,也有利于人民法院审查。
(四)及时申请
当事人应当及时申请撤回诉讼请求,避免延误诉讼程序,增加诉讼费用。
撤回诉讼请求是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程序,关系到当事人诉讼权益的实现。当事人应当了解撤回诉讼请求的条件和程序,评估风险,选择适当的途径提出撤回申请。人民法院也应当加强对撤回诉讼请求的审查,确保撤回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