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调解延迟还款的法律规定及实践操作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解,也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达成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调解协议书应当包含调解的基本情况、调解协议的内容和自愿性和合法性等内容。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是否采用调解方式解决合同争议。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适用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债务人城市建设债券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债券法》第29条等法律法规也对民事调解延迟还款有一定的规定。
实践操作
1.调解程序的启动
(1)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延迟还款问题,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解。调解程序的启动,可以采用书面申请或者口头申请的方式。
(2)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调解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证明存在延迟还款的事实。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调解申请。
2.调解协议的达成
(1)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就当事人双方的争议进行调解,引导当事人达成共识。
民事调解延迟还款的法律规定及实践操作 图1
(2)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签字或者盖章,调解协议书应当包含调解的基本情况、调解协议的内容和自愿性和合法性等内容。
(3)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3.调解协议的履行
(1)当事人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当事人双方未履行调解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要求其履行。
(3)调解协议的履行,可以采用调解、和解、协商等方式。
注意事项
1.在延迟还款的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事实,真实合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2.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守调解协议约定的内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放弃。
4.调解协议的履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双方当事人应当协商确定。
在延迟还款的民事调解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合法的程序和方式,尽可能地达成调解协议,解决双方当事人的争议。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