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终裁情形及法律规定探究
劳动仲裁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仲裁终裁,是指劳动仲裁机构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深入研究劳动仲裁终裁情形及法律规定,对于加强劳动仲裁工作的实践操作,提高劳动仲裁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仲裁终裁情形
劳动仲裁终裁情形及法律规定探究 图1
1. 裁决已经履行或者依法定方式履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是终裁,自裁决作出之日起,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仲裁终裁的裁决已经履行或者依法定方式履行,当事人不再申请强制执行。
2. 裁决未履行或者未依法定方式履行
如果劳动仲裁终裁的裁决未履行或者未依法定方式履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对 labor仲裁委员会作出的终裁裁决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作出判决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3. 裁决部分履行
在劳动仲裁终裁中,如果裁决的某些内容已经履行,但其他内容未履行,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重新仲裁。劳动仲裁机构作出新的裁决,当事人应按照新的裁决履行。
劳动仲裁终裁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5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应当自裁决作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是终裁,自裁决作出之日起,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当事人一方不履行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条例》第49条规定,仲裁委员会作出劳动争议仲裁终裁,应当制作仲裁终裁书。仲裁终裁书应当载明仲裁庭的组成、仲裁程序、裁决事项、裁决依据和裁决结果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依法责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依法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提供劳动保障关系的;
(二)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
(三)规章制度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四)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改正的情形。
劳动仲裁终裁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劳动仲裁终裁情形方面,主要包括裁决已经履行或者依法定方式履行、裁决未履行或者未依法定方式履行、裁决部分履行等。在劳动仲裁终裁法律规定方面,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5条、第7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条例》第4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5条等。通过深入研究劳动仲裁终裁情形及法律规定,可以更好地指导劳动仲裁工作的实践操作,提高劳动仲裁公正性,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