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民事调解的步骤、流程与法律规定》
法院民事调解是一种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通过法院的主持,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在我国,法院民事调解遵循以下步骤:
调解申请
1. 当事人协商: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达成调解协议。
2. 书写申请:如无法达成协议,一方当事人可书写调解申请,向人民法院提出。
《法院民事调解的步骤、流程与法律规定》 图2
3. 提交申请: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法院审查
1. 法院接受申请:收到调解申请后,法院应在接受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对申请进行审查。
2. 调解员安排:如法院认为申请符合调解条件,应指定一名调解员进行调解。
3. 调解程序:调解员应按照法律规定,主持调解程序,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
调解协议
1. 协议签署: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愿签署调解协议。
2. 协议效力: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应按照协议的内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调解记录
1. 调解记录:调解员应制作调解记录,记录调解过程及达成协议的内容。
2. 记录提交:调解员应将调解记录提交给法院。
司法确认
1. 申请司法确认: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
2. 法院审查:法院应对申请进行审查,如认为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可作出司法确认。
3. 司法确认效力:经法院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其他规定
1. 调解不收费:法院民事调解一般不收取费用,但涉及诉讼费用的,应由当事人承担。
2. 调解隐私:调解过程中,当事人的隐私应得到保护。
3. 调解效力: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如一方当事人违反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请求履行。
我国法院民事调解遵循申请、审查、调解、协议、记录、司法确认等步骤,旨在通过和平、快速的途径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法院民事调解的步骤、流程与法律规定》图1
民事调解作为一种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通过调解,可以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达到快速、简便、节省司法资源的目的是。重点介绍法院民事调解的步骤、流程以及法律规定,以期为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法院民事调解的步骤
1. 调解申请:当事人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向人民法院提出调解申请。人民法院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理由进行审查。
2. 调解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调解申请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调解的,应当进行调解准备,包括通知当事人双方调解的时间、地点等。
3. 调解程序: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共识。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应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避免偏袒任何一方。
4. 调解协议:经过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应当由当事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由调解员见证。
5. 调解记录:调解员应当制作调解记录,记录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所达成的共识和协议。调解记录应当由当事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由调解员见证。
法院民事调解的流程
1. 调解申请:当事人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向人民法院提出调解申请。人民法院收到调解申请后,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理由进行审查。
2. 调解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调解申请后,认为有必要进行调解的,应当进行调解准备,包括通知当事人双方调解的时间、地点等。
3. 调解程序: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达成共识。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应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避免偏袒任何一方。
4. 调解协议:经过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应当由当事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由调解员见证。
5. 调解记录:调解员应当制作调解记录,记录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所达成的共识和协议。调解记录应当由当事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由调解员见证。
6. 调解卷宗:调解员应当将调解记录、调解协议等材料装入调解卷宗,由调解员和当事人双方签字或者盖章。调解卷宗应当保存在人民法院。
法院民事调解的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8条:当事人一方也可以邀请人民调解员等参与调解,达成协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条:人民法院应当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对协议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条:调解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生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条:调解协议有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维护调解协议的履行。
民事调解作为一种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通过调解,可以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达到快速、简便、节省司法资源的目的是。本文重点介绍了法院民事调解的步骤、流程以及法律规定,以期为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