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纠纷处理的若干规定
劳动监察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纠纷的,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它是由劳动监察部门设立的,负责处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投诉和纠纷。劳动监察仲裁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
1. 接受并处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投诉和举报,对投诉和举报进行调查核实,并向相关单位或个人发出整改通知或行政处罚建议。
2. 处理劳动纠纷,包括调解、仲裁劳动争议,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和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对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劳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4. 监督和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指导、检查和考核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工作,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劳动监察仲裁机构在处理劳动纠纷时,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其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1. 投诉和举报: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仲裁机构投诉和举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机构会接受并处理投诉和举报,进行调查核实,并向相关单位或个人发出整改通知或行政处罚建议。
2. 调解和仲裁:对于劳动纠纷,劳动监察仲裁机构可以进行调解和仲裁。调解过程中,机构会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诉求,进行和平协商,寻求解决方案。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机构会进行仲裁,依据法律法规作出裁决。
3. 法律和服务:劳动监察仲裁机构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和服务,帮助当事人了解劳动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4. 监督和管理:劳动监察仲裁机构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水平。
劳动监察仲裁机构作为解决劳动纠纷的一种,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其工作程序公正、公平、公开,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和服务,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劳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劳动监察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纠纷处理的若干规定图1
总则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纠纷处理活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范围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劳动纠纷的处则
(一)公平、公正、公则。劳动纠纷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二)依法处则。劳动纠纷处理活动应当依法进行,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及时、高效原则。劳动纠纷处理活动应当及时、高效地解决劳动纠纷,避免纠纷的扩、久拖不决。
劳动纠纷的处理方式
(一)协商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应当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劳动纠纷。协商处理劳动纠纷的,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达成协议后,双方应当履行协议。
(二)调解处理。劳动纠纷调解机构应当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调解处理劳动纠纷的,应当遵循中立、公正、自愿的原则,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三)仲裁处理。劳动纠纷仲裁机构应当依法进行仲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仲裁处理劳动纠纷的,应当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仲裁结果经仲裁机构出具的仲裁裁决书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四)诉讼处理。劳动纠纷处理活动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纠纷的处理程序
(一)协商处理。协商处理劳动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纠纷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协商。协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委托一名代表进行协商。
(二)调解处理。劳动纠纷调解机构收到双方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机构可以邀请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参加调解。
(三)仲裁处理。劳动纠纷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仲裁。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
(四)诉讼处理。劳动纠纷处理活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收到诉讼申请后,应当在7日内完成立案。
劳动纠纷的处理时效
(一)协商处理。协商处理劳动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在纠纷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协商。
(二)调解处理。劳动纠纷调解机构收到双方当事人的调解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调解。
(三)仲裁处理。劳动纠纷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完成仲裁。
(四)诉讼处理。劳动纠纷处理活动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收到诉讼申请后,应当在7日内完成立案。
其他规定
(一)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劳动监察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纠纷处理的若干规定 图2
(二)本规定由劳动监察仲裁委员会负责解释。
(三)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由劳动监察仲裁委员会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补充。
劳动监察仲裁委员会
2022年1月1日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