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去哪里?了解劳动仲裁的法律规定和流程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在劳动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去哪里呢?为您详细解答。
劳动仲裁的法律规定
1. 劳动仲裁的性质
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劳动仲裁既具有行政性质,又有司法机关性质。
劳动仲裁去哪里?了解劳动仲裁的法律规定和流程 图1
2. 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
劳动仲裁适用于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工资、福利、保险、损害赔偿等方面的争议;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方面的争议。
3. 劳动仲裁的申请
劳动仲裁由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向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表,应当包括当事人基本信息、争议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2)相关证据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加班记录、考勤记录、照片、录音、录像等;
(3)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工作证、工作鞋等。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作出是否接受申请的决定。
劳动仲裁的流程
1. 劳动仲裁受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劳动仲裁申请后,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受理。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仲裁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向当事人发送受理通知书。
2. 劳动仲裁审理
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仲裁申请后,应当在30日内举行劳动仲裁庭。劳动仲裁庭由3名仲裁员组成,其中1名作为首席仲裁员。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
劳动仲裁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当事人权利,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
(2)合法、公正、公开、及时;
(3)依据法律、法规策进行审理。
3. 劳动仲裁裁决
劳动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裁决书。裁决书应当载明裁决的事项、事实、依据、结果和时间等内容。裁决书自裁决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既具有行政性质,又有司法机关性质。劳动仲裁适用于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以及工资、福利、保险、损害赔偿等方面的争议。劳动仲裁流程包括劳动仲裁受理、劳动仲裁审理和劳动仲裁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当遵循尊重当事人权利、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策进行审理。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