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程序中撤诉的注意事项与法律规定

作者:浮浅 |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快捷、简便、经济的优势。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有时会因为种种原因决定撤回已提起的诉讼。对于撤诉的注意事项与法律规定,一直是劳动法律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对此进行探讨。

撤诉的注意事项

1. 撤诉的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可以提出仲裁申请,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当事人可以撤回已提起的仲裁申请。

2. 撤诉的方式

撤诉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委员会提交撤诉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仲裁委员会提出。撤诉申请应当载明仲裁号、当事人姓名、申请撤诉的原因等事项。

3. 撤诉的后果

撤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将视为 never resolved 处理。当事人对撤诉的处理方式有争议的,可以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决定。

撤诉的法律规定

1. 法律对撤诉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用人单位拒绝或者在仲裁程序中申请撤回仲裁申请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用人单位拒绝或者在仲裁程序中申请撤回仲裁申请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法律对劳动者的撤诉申请是予以支持的。

2. 法律对撤诉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四条款规定:“当事人撤回仲裁申请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劳动者申请仲裁,用人单位拒绝或者在仲裁程序中申请撤回仲裁申请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从上述法律规定来看,法律对撤诉也有一定的限制。劳动者的撤诉申请不能随意撤回,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并且一旦提出撤诉申请,就无法再次提起诉讼。

劳动仲裁程序中撤诉的注意事项与法律规定是劳动法律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撤诉的过程中,当事人应当注意撤诉的时间、方式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法律对撤诉也有一定的规定,需要当事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撤诉的合法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注:由于字数限制,本文仅提供文章的大纲和简要内容,对于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撰写。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