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民事调解生效:理解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差异
民事调解是一种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相较于诉讼,具有程序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在民事调解过程中,调解协议和判决是两种常见的法律文书。如何判断民事调解生效呢?理解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差异又是如何体现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定义及区别
1.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是指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的一致意见,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调解协议一般包括调解所涉及的事实、理由、责任、义务、损害赔偿等内容。调解协议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法律文书,由调解员或者当事人一方制作。
2.判决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对民事权益的保护或者赔偿的判断。判决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法律文书,由人民法院制作。判决一般包括案件事实、判决理由、判决结果等内容。
判断民事调解生效的条件及程序
1.调解协议生效的条件及程序
(1)自愿性:调解协议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基础上达成的。
(2)明确性:调解协议的内容要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
(3)合法性:调解协议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道德规范。
(4)签字或者盖章: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
(5)调解员见证:调解协议应当有调解员见证,并记录在案。
2.判决生效的条件及程序
(1)人民法院送达判决书:判决书应当送达当事人一方,当事人一方收到判决书后,如对判决书的内容有异议,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上诉。
(2)判决生效:判决书送达当事人一方后,如当事人一方在15日内未提出上诉,判决书即视为生效。
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差异体现
1.法律地位
调解协议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法律文书,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判决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
如何判断民事调解生效:理解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差异 图1
2.法律后果
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一方违反调解协议的内容,应承担法律责任;而判决书生效后,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一方违反判决书的内容,应承担法律责任。
3.程序性
调解协议的程序性较强,一般要求在调解过程中达成,并经调解员见证;而判决的程序性相对较弱,一般要求在人民法院审判程序下进行。
4.法律适用
调解协议一般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制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判决是根据人民法院审判程序作出的,具有较高的法律适用性。
如何判断民事调解生效及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差异体现
1.调解协议的生效
(1)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2)调解员见证
(3)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差异体现
(1)法律地位差异
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判决具有法律效力。
(2)法律后果差异
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一方违反调解协议的内容,应承担法律责任;而判决书生效后,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一方违反判决书的内容,应承担法律责任。
(3)程序性差异
调解协议的程序性较强,一般要求在调解过程中达成,并经调解员见证;而判决的程序性相对较弱,一般要求在人民法院审判程序下进行。
(4)法律适用差异
调解协议一般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进行制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判决是根据人民法院审判程序作出的,具有较高的法律适用性。
判断民事调解生效,要理解调解协议与判决的差异。调解协议与判决在法律地位、法律后果、程序性和法律适用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差异,才能正确判断民事调解生效,并充分发挥调解协议与判决在解决民事纠纷中的作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