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约定仲裁只能仲裁吗?》
仲裁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仲裁的约定,作为仲裁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仲裁的约定在法律实践中往往存在诸多争议,尤其是关于仲裁范围的限制问题。有学者认为,约定仲裁只能仲裁吗?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仲裁约定的一般规定
《法律规定:约定仲裁只能仲裁吗?》 图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是仲裁程序的必要条件。仲裁约定是指当事人通过合同等方式,明确约定将发生的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解决的意思表示。仲裁约定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具有明确性、合法性、自愿性、单方面性等特征。
在仲裁约定中,有关仲裁范围的限制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仲裁协议排除范围
根据《仲裁法》第26条的规定,仲裁协议排除范围的情况,仲裁机构不予仲裁。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涉及国家利益;(2)涉及国家秘密;(3)涉及 proprietary信息;(4)法律规定仲裁机构不能仲裁的纠纷。
2. 仲裁协议限制范围
在仲裁协议中,当事人可以对仲裁范围进行限制。但该限制不得排除合同中明确约定提交仲裁的争议,否则该部分争议将无法仲裁。限制范围应当明确、具体,并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仲裁约定与仲裁范围的关系
仲裁范围的确定,是仲裁程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机构对仲裁申请的审查,主要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范围的确定与仲裁协议密切相关。
在仲裁实践中,往往存在当事人对仲裁范围约定的不明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仲裁机构在审查仲裁申请时,应当依据合同内容、法律规定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协商意见,对仲裁范围进行判断。如果仲裁范围约定不明确,仲裁机构可以对仲裁申请进行扩大解释,以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仲裁约定在仲裁程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约定仲裁只能仲裁吗?的问题,在实践中应结合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协商意愿进行全面分析。只要仲裁约定符合法律规定,仲裁机构就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确保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