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肖像权法律规定解读:我们的肖像权如何受到保护?》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保护。对《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国肖像权的保护状况。
《民法典》肖像权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1.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根据《民法典》第1018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他人不得非法使用、侵犯。”可知,肖像权主要保护自然人的肖像,以及基于肖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
2. 肖像权的使用限制
《民法典》第1018条规定:“使用他人肖像的,应当支付费用或者给予报酬。”这意味着在未经自然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他人肖像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或者给予报酬。《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可知,在使用他人肖像时,必须遵循自然人的意愿。
3. 肖像权的侵权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020条规定:“他人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可知,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第1021条规定:“构成侵权行为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肖像权的保护现状与问题分析
1. 保护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肖像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中,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使用他人肖像的方式进行盈利,严重损害了自然人的肖像权。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定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肖像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侵犯肖像权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2. 问题分析
(1)法律法规的完善
《民法典肖像权法律规定解读:我们的肖像权如何受到保护?》 图1
我国《民法典》对于肖像权的保护虽然较为全面,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关于肖像权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明确。
(2)网络环境的治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肖像权保护在网络环境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使用他人肖像,且在执法过程中难以追踪、打击,这给肖像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肖像权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保护肖像权,我国应当继续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肖像权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提高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还应当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加大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2. 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肖像权是每个人基本的人身权利,公众应当提高对肖像权的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尊重他人的肖像权,未经他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在网络环境中,应当抵制非法获取、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
肖像权是自然人对自己肖像的基本权利,我国《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保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侵犯肖像权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我们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大对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共同维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