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前可以由谁进行调解?
仲裁是指纠纷双方协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仲裁裁决具有中立性、公正性、效率性、终局性等特点,是现代商事活动中广泛采用的纠纷解决方式之一。在仲裁裁决的作出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于争议的解决存在争议,可以申请仲裁庭进行调解。在仲裁裁决前可以由谁进行调解呢?
仲裁庭外的调解
在仲裁裁决前,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争议,也可以申请仲裁庭外的调解。仲裁庭外的调解一般由仲裁机构指定的一名仲裁员或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指定的调解员进行。调解员不是仲裁庭的成员,其 role 是协助当事人协商解决争议,以达成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在仲裁庭外的调解中,调解员的作用和权限是有限的。调解员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当事人了解彼此的立场和利益,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协助当事人达成一种协议。调解员不具备决定争议解决的权力,其决定仅供参考。如果当事人无法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调解员可以帮助当事人寻求其他途径解决争议。
仲裁庭内的调解
在仲裁裁决书中,仲裁庭通常会指定一名或数名仲裁员进行调解。仲裁庭内的调解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争议的方式。仲裁庭内的调解是仲裁程序的一部分,其作用和权限与仲裁庭外的调解相似。
在仲裁庭内的调解中,仲裁员的角色和权限比调解员更广泛。仲裁员不仅可以帮助当事人了解彼此的立场和利益,还可以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协助当事人达成一种协议。如果当事人无法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仲裁员可以继续主持调解,并尝试帮助当事人找到一种解决方案。
调解的法律地位
调解是一种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其法律地位相对较弱。调解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性和合法性。如果当事人自行达成的调解协议有效,那么在仲裁程序中,仲裁庭通常会认可该协议作为证据,并作为裁决的依据之一。
如果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有效性有异议,仲裁庭可以决定是否认可该协议作为裁决的依据。如果仲裁庭认可调解协议的有效性,那么该协议就成为裁决的一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仲裁裁决前可以由谁进行调解? 图1
调解的作用
调解在仲裁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解可以促进当事人的沟通,加深双方对争议的理解,有助于双方找到一种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调解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避免仲裁程序的复杂和昂贵。调解可以保持争议解决的隐私性,让当事人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仲裁裁决前,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争议,也可以申请仲裁庭外的调解或仲裁庭内的调解。调解是一种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在仲裁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