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民事调解后给什么:一份详尽的解答》
民事调解作为一种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民事调解过程中,法院会对双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调解,并尽可能地促使当事人达成一种协议,以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调解结束后,法院会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依法对协议的内容进行确认。确认后,调解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协议的内容。在法院民事调解后,给当事人的是份协议呢?它包含哪些内容?对这些问题进行详尽的解答。
法院民事调解的内容
1. 调解协议的内容
法院民事调解后,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一般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
(1)纠纷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双方的身份、纠纷的性质、纠纷发生的原因、纠纷的具体内容等。
(2)调解的基本过程:包括调解人员、调解方式、调解时间、调解地点等。
《法院民事调解后给什么:一份详尽的解答》 图1
(3)调解的结果:即当事人双方在调解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内容,包括权利、义务、责任等方面。
(4)调解的效力:调解协议经法院审查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协议的内容。
2. 调解协议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协议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调解协议的书面形式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址、、调解人员、调解时间、调解地点、协议内容等。口头形式则应当由当事人亲自确认。
法院民事调解协议的审查
1. 审查的内容
法院对调解协议的审查,主要是对协议的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法院会审查以下
(1)协议的主体是否合法:包括当事人、调解人员等。
(2)协议的内容是否合法:包括权利、义务、责任等方面。
(3)协议的形式是否合法:包括协议的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
2. 审查的程序
法院对调解协议的审查,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在审查过程中,法院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询问当事人:法院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协议的内容、形式等情况。
(2)调阅相关证据:法院可以调阅当事人提供的相关证据,了解协议的达成情况。
(3)组织当事人质证: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进行质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法院民事调解协议的效力
1. 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调解协议经法院审查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履行协议的内容。
2. 不履行调解协议的法律后果
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还会导致法院对调解协议效力的否定,即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民事调解后,给当事人的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该协议的内容应当包括纠纷的基本情况、调解的基本过程、调解的结果和调解的效力等方面。法院会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