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调解民事纠纷流程:具体步骤介绍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是指在乡镇范围内发生的民间纠纷,涉及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调解民事纠纷应当遵循科学、准确、清晰、简洁、符合逻辑的原则,具体流程步骤如下:
调解前准备
1. 调解前双方当事人应当充分沟通,明确纠纷事实、权利义务关系等基本问题,并尽力协商解决纠纷。
2. 调解前,调解员应当向双方当事人告知调解程序、调解规则和调解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等事项,并征得双方同意。
3. 调解员应当在调解前了解当事人的身份证明、诉讼代理情况等信息,并制作调解前笔录。
调解
1. 调解员应当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采取平等、自愿、协商的方式进行调解。
2. 调解员应当在调解过程中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冲突的影响。
3. 调解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调解,如单独调解、双方面对面调解、小组调解等。
4.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当对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进行认真审核,对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准确把握,并积极寻求双方当事人的共识。
5. 调解员应当在调解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护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调解过程中的不当言行而导致纠纷升级。
调解协议
1. 在调解过程中,如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员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2. 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纠纷的基本事实、权利义务关系、责任承担等内容,并明确调解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
3. 调解员应当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名,并告知当事人调解协议书生效的时间和方式。
调解结果的执行
1. 如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不满意,可以在调解协议生效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如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满意,调解员可以制作调解结果证明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后,向当事人提供调解结果证明书。
以上就是乡镇调解民事纠纷的具体流程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流程:具体步骤介绍图1
民事纠纷是指在民事关系中发生的争议,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家庭纠纷、土地纠纷等等。在现实生活中,民事纠纷难免发生,如果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社会稳定。乡镇调解民事纠纷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乡镇调解民事纠纷的具体流程,以期为乡镇调解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的基本原则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正性原则:调解工作必须保证公正性,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调解结果要符合事实和法律规定。
2. 自愿性原则:调解工作必须基于当事人的自愿,不能强制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结果要得到当事人的同意。
3. 高效性原则:调解工作必须高效快捷,尽量缩短调解时间,提高调解效率。
4. 依法性原则:调解工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调解结果要符合法律规定。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的具体流程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流程:具体步骤介绍 图2
1. 调解申请
当事人发生民事纠纷后,可以向所在地的乡镇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对申请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调解条件。如果符合条件,调解委员会应通知当事人进行调解。
2. 调解准备
调解前,调解委员会应向当事人介绍调解程序、调解员资格等情况,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参与调解。调解员应充分了解案情,制定调解方案,准备调解材料。
3. 调解过程
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应主持调解,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寻求解决方案。调解员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尽可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调解协议
调解过程中,如果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委员会应制作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调解协议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及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并经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5. 调解结果
调解委员会完成调解后,应向当事人作出调解结果,并通知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如果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法律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的注意事项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时,调解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及时了解案情,掌握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诉求。
2. 主持调解,引导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
3. 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 按照法律规定制作调解协议书,并让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5. 及时通知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并采取强制措施促使当事人履行。
乡镇调解民事纠纷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等特点。调解委员会在调解民事纠纷时,应遵循公正性、自愿性、高效性和依法性原则,认真履行调解职责,为当事人提供公正、高效的调解服务。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