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贿赂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及其承担方式
贿赂行为是损害国家利益、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也是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贿赂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对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民法通则》也对贿赂行为进行了规定,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结合我国《刑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探讨贿赂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及其承担方式。
贿赂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
(一)刑法的规定
我国《刑法》对贿赂行为的规定主要在第三百九这条至第三百九三条中,规定了贿赂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具体规定如下:
1. 贿赂行为的认定
贿赂行为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等提供财物,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 贿赂行为的处罚
(1)贿赂行为构成犯罪的,根据犯罪的性质、情节等因素,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贿赂行为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贿赂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民法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对贿赂行为的规定主要在第七一条至第七十二条中,规定了贿赂行为的民事责任。具体规定如下:
1. 贿赂行为的认定
贿赂行为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等提供财物,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 贿赂行为的民事责任
(1)贿赂行为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平正义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贿赂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贿赂行为给自己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贿赂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探讨贿赂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及其承担方式 图1
1. 财产责任
贿赂行为的承担方式之一是财产责任。行为人应当将非法获得的财物退还给国家或者受损害的人,或者依法赔偿因贿赂行为给国家或者受损害的人造成的损失。
2. 行为责任
贿赂行为的承担方式之二是行为责任。行为人应当承担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员等所享有的权利,如担任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3. 信用责任
贿赂行为的承担方式之三是信用责任。行为人应当受到社会信用系统的惩戒,如在媒体上公开曝光、限制高消费等。
贿赂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极大。我国《刑法》和《民法通则》对贿赂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包括财产责任、行为责任、信用责任等。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