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肖像权:如何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作者:恰好心动 |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 twenty-one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他人不得非法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与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一样,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自媒体的普及,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研究如何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类型及危害

(一)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肖像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包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使用、传播其肖像,或者在公共场所展示其肖像等。这种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使当事人的人格形象受到贬损,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甚至可能引发其他侵权行为。

(二)恶意毁损、丑化肖像

对他人肖像进行恶意毁损、丑化,包括在网络上传播其不雅、低俗的肖像,或者在公共场所进行涂抹、撕毁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还可能导致其社会声誉受到损害,影响其正常的社会交往。

(三)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传播肖像

保护肖像权:如何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图1

保护肖像权:如何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图1

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传播其肖像,包括制作、发布、传播其肖像照片、视频等。这种行为侵犯了当事人对肖像的自主权,使其肖像权受到侵犯,甚至可能导致其隐私权、名誉权等权利受到损害。

应对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措施

(一)加强立法保护

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应加强立法保护,明确法律责任。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对侵犯肖像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提高公众意识

提高公众对肖像权的认识和意识,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学校等渠道开展肖像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公众了解肖像权的含义、内容和保护方法,从而减少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三)强化执法力度

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应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查处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对违法行为人依法进行处罚,形成震慑作用。

(四)损害赔偿及纠纷解决

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损害赔偿。受害者可以依法向侵权人要求损害赔偿,赔偿金额应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程度、影响等因素来确定。受害者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肖像权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保护肖像权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我们应加强立法保护,提高公众意识,强化执法力度,并依法进行损害赔偿及纠纷解决,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的人格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