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后的正确做法与法律责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侵犯肖像权的事件层出不穷。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侵犯肖像权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正确的做法以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呢?围绕这一问题,从法律规定、行为认定、损害赔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法律规定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三十五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该法条明确规定了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和限制条件。《民法典》百三十六条规定:“他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然人的肖像,或者未经自然人同意使用其肖像。”此规定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禁止和限制。
行为认定
1.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类型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主要包括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他人肖像等。具体表现如下:
(1)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他人肖像,未经本人同意;
(2)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然人的肖像;
(3)未经自然人同意使用其肖像。
2. 行为认定举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1)未经本人同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肖像照片,且未对照片进行磨皮、美颜等处理;
(2)未经本人同意,在广告宣传活动中使用自己的肖像;
(3)未经本人同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肖像照片,且未注明是自己的肖像。
损害赔偿
1. 赔偿原则
在侵犯肖像权的情况下,应遵循赔偿原则,即:有过错原则、实际损失原则、损害最小化原则。要求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应满足以下条件:
(1)行为人存在过错,即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他人肖像的行为未经本人同意,或者虽经本人同意,但行为人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
(2)行为人造成了实际损失,即受害人的权益受到损害,如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
(3)损失与行为人的过错程度成正比,即损失越高,过错程度越严重。
2. 赔偿范围
侵犯肖像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损失,即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等;
(2)间接损失,如因肖像权被侵犯而导致的商誉损失、商业机会损失等;
(3)其他损失,如因肖像权被侵犯而导致的隐私泄露、人身安全损失等。
侵犯肖像权后的正确做法与法律责任 图1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违反了法律规定。在面临侵犯肖像权的情况下,我们应了解法律规定,明确行为人的过错程度和赔偿范围,从而采取正确的做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也要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