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侵犯肖像权:如何依法维权》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因公侵犯肖像权的事件屡见不鲜。本文旨在分析因公侵犯肖像权的现状、类型及维权途径,以期为遭受此种侵权行为的受害者提供法律参考。
因公侵犯肖像权的现状与类型
1.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个人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广,肖像权侵权现象也日益严重。目前,因公侵犯肖像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广告、宣传等商业活动。
《因公侵犯肖像权:如何依法维权》 图1
(2)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上发布、传播涉及当事人肖像的侵权信息。
(3)在公共场合滥用当事人肖像,如将肖像用于奠基、纪念活动等。
(4)新闻报道中使用当事人肖像,未尊重当事人意愿或未经许可。
2.类型
(1)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商业活动。商家在广告中使用消费者的肖像,未经消费者同意。
(2)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上发布、传播涉及当事人肖像的侵权信息。网络 红人未经当事人同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使用其肖像的照片。
(3)在公共场合滥用当事人肖像,如将肖像用于奠基、纪念活动等。在公园雕塑中使用市民肖像,未经当事人同意。
(4)新闻报道中使用当事人肖像,未尊重当事人意愿或未经许可。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使用市民肖像,未经当事人同意。
依法维权途径
1.协商
在面临因公侵犯肖像权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尝试与侵权人进行协商,以达成和解。协商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侵权行为的具体内容,如使用场合、使用方式等。
(2)要求侵权人书面承诺不再侵犯自己的肖像权。
(3)要求侵权人赔偿因此事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2.调解
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调解。调解时,应当向调解机构提供以下材料:
(1)侵权人的身份信息及。
(2)侵权行为的具体描述及证据材料。
(3)自己的诉求及要求。
调解机构应当在收到材料后3个月内完成调解。如调解成功,双方应签订调解协议,协议内容应当明确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及承担其他责任等。
3.诉讼
如调解无果或调解协议未履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及侵权人因此事所造成的损失。
(2)明确诉讼请求及赔偿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8条、第1019条的规定。
(3)选择有经验的律师代理诉讼,以提高胜诉的可能性。
因公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的人格尊严造成损害。在面临此类侵权行为时,当事人应积极依法维权,维护自身权益。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肖像权的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尊重和保护肖像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