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问题及法律争议|劳动关系终止后的权利保护
“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线直播、短视频平台等新形态商业模式大量涌现,企业员工在任职期间可能通过公司安排或自主行为发布包含个人肖像的作品(如直播视频、推广短视频等)。此类作品一旦涉及肖像权的后续使用问题,尤其是劳动关系终止后,往往会引发复杂的法律争议。特别是在“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这一议题下,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最需要充分考虑员工个人权利的保护。
“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主要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形:
1. 企业是否可以继续在其商业活动中使用曾经在职员工的肖像、形象或相关视频资料。
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问题及法律争议|劳动关系终止后的权利保护 图1
2. 在劳动关系终止后,员工是否有权禁止公司进一步使用其在任期间参与制作的包含其肖像的作品。
这一问题既涉及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基本规定(《民法典》第1020条和第102条),也与劳动法领域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存在交叉。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法律纠纷,还可能对企业品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的法律边界
1. 劳动合同终止后的肖像权归属
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允许企业继续使用离职员工的肖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约定:如果员工在职期间已经明确同意公司对其肖像的使用,并且相关权利义务在劳动合同中有所体现(通过补充协议或条款),那么企业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仍可基于合同约定继续使用。
作品的着作权归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第17条,如果员工是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创作了包含其肖像的作品,则该作品的着作权归属于公司。公司并不能因此当然获得对员工肖像的无限使用权,仍然需要尊重员工个人肖像权。
肖像使用范围限制:即便公司有权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员工形象,仍需严格控制使用的场景和范围,避免超出约定或法律规定。
2. 企业利益与员工权利的平衡
企业在面临“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使用原则:企业在使用员工形象时必须基于合理的商业目的,并且仅限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已明确的用途。
避免侵权风险:未经授权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或在劳动关系终止后继续使用员工肖像,极有可能触犯《民法典》第1020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利用他人肖像”的规定。
公平协商机制:企业在制定肖像使用规则时应建立公平、透明的协商机制。即使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达成一致,也应当充分保障员工知情权和选择权。
“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争议案例分析
1. 案例背景
2023年发生一起典型案例:水产公司与旗下签约主播王莉因肖像权问题产生纠纷。王莉在任期间通过公司安排的直播活动和短视频推广为该公司产品带货,积累了大量粉丝基础。在双方劳动关系终止后,王莉明确表示反对公司继续使用其形象进行商业宣传。法院最终裁定认为:
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并未明确约定肖像权的归属问题;
公司虽有权基于合同关系使用直播视频片段,但必须尊重王莉作为肖像权利人的基本权益;
法院支持了王莉要求公司停止进一步使用其形象进行商业宣传的诉求。
2. 司法裁定中的核心要点
该案例在司法实践中明确了几个重要问题:
在劳动关系终止后,公司继续使用员工形象需要重新获得肖像权人同意。
若无明确约定或特别授权,企业不能自动享有离职员工的形象使用权。
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的关键在于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以及是否超出合理使用范围。
3. 对类似纠纷的启示
针对此类案件,建议企业在用工管理中注意以下几点:
在劳动合同或专项协议中明确肖像权使用条款;
定期与员工沟通确认相关权利归属;
建立完善的肖像使用权申请和审批机制;
及时更终止不再需要的肖像使用授权。
企业合规建议:如何做好“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的风险防控?
1.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做好基础管理
企业在员工在职期间应当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完善合同条款:在劳动合同或专项协议中明确约定肖像权的使用范围和期限。
规范创作流程:对于公司主导的宣传内容,应建立严格的授权和审核机制,避免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员工形象。
做好权利登记:妥善保存所有包含员工肖像的作品,并完成着作权等相关权利的备案工作。
2. 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终止后的肖像权问题
企业在员工离职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及时通知相关团队:立即停止所有可能涉及离职员工肖像的商业宣传计划。
重新获得授权(如有需要):如果企业确需继续使用离职员工的肖像,必须与其协商并重新取得明确授权。
建立退出机制:对所有包含离职员工肖像的内容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删除或替换相关内容。
3. 加强证据收集和法律准备
企业在遇到肖像权争议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保存相关协议:确保劳动合同、补充协议及相关往来邮件等文件的完整性。
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在面临可能的法律纠纷时,应当时间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完善内部制度:定期组织法务培训,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
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问题及法律争议|劳动关系终止后的权利保护 图2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设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形象往往与企业的商业价值紧密相连。在追求利益的企业必须更加注重对员工基本权益的保护,避免因忽视肖像权问题而陷入法律纠纷或 reputational危机。
在处理“离职员工肖像权使用”这一问题时,企业应当: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建立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权利分配机制;
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协商;
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流程。
只有在法律框架内妥善平衡各方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