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条款明确: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及处罚》
刑法条款明确: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及处罚
名誉,是指个体在社会中享有的社会评价,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名誉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名誉进行维护的权利。在我国,《刑法》对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及其处罚进行了明确规定,以保护公民的名誉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刑法条款明确: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及处罚》 图1
1. 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诬告陷害罪
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虚假的事实,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民事赔偿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243条的规定,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侵害名誉权的处罚
1. 罚金
我国《刑法》对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规定了罚金作为处罚的一种方式。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2. 剥夺政治权利
我国《刑法》对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规定了剥夺政治权利作为处罚的一种方式。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
3. 赔偿
我国《刑法》对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规定了赔偿作为处罚的一种方式。根据我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因侵权行为所导致的实际损失、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等。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我国《刑法》对其进行了明确规定和严厉的处罚。公民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名誉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他人侵害名誉权的人,应当积极维权,依法追求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