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侵犯肖像权行为?》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本文旨在分析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1.自然人的肖像权
自然人的肖像权是指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然人的肖像。
2.肖像权的扩展
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对肖像权进行扩展。在新闻报道、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可以对自然人的肖像进行使用,但应当经过本人同意或者相关组织的授权。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表现
1.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肖像
《怎样才算侵犯肖像权行为?》 图1
未经自然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一些广告商家在未经自然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自然人的肖像进行宣传,这种行为侵犯了自然人的肖像权。
2.非法使用自然人的肖像
非法使用自然人的肖像,包括擅自使用、复制、传播等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自然人的肖像权受到侵害。
3.网络侵权行为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侵犯肖像权的网络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在网络平台上擅自发布、传播未经授权的他人肖像,这种行为侵犯了自然人的肖像权。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对自然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众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尊重和维护自然人的肖像权。在互联网时代,使用肖像权应当谨慎,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的肖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