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维护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肖像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新技术条件下,准确理解和把握肖像权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处理肖像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对我国肖像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肖像权的内涵与外延
1. 肖像权的内涵
肖像权的核心是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权是自然人对其人格利益的一种保护。肖像权所涉及的人格利益,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形象、名誉、隐私等方面。肖像权是自然人对肖像享有的再现权。即自然人享有对其肖像进行复制、发行、展示、表演、演讲等权利。肖像权是自然人对肖像享有的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任何人不得未经自然人同意,擅自使用、泄露、损害自然人的肖像。
2. 肖像权的外延
肖像权的保护并不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内涵。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18条的规定,下列情况,不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
(一)新闻报道、报道、评论、研究等正常活动;
(二)为了工艺、艺术、科学等正当目的制作、使用;
(三)社会公益活动等正当目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肖像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
1. 肖像权与姓名权的关系
姓名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姓名的使用、变更、保护权。在我国,姓名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姓名权与肖像权往往存在交叉。如在新闻报道中,通常需要对自然人的姓名和肖像进行同步报道,此时就涉及到姓名权与肖像权的平衡问题。
《肖像权维护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 图1
2. 肖像权与隐私权的关系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私人信息、私人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肖像权与隐私权往往存在冲突。如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用户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但这可能涉及到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肖像权的实践策略
1. 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完善我国肖像权保护制度,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进行。一方面,应当制定和完善关于肖像权的法律法规,明确肖像权的内涵与外延,并规定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全社会对肖像权保护的认识。
2. 提高司法保护水平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在肖像权保护方面,应当提高司法保护水平,加大对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司法公正。
3. 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肖像权的保护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当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肖像权的保护,如推行肖像权登记制度,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等。
4. 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
社会监督与舆论引导也是维护肖像权的重要手段。应当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举报;通过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肖像权保护的认识,营造尊重自然人肖像权的社会氛围。
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关系到自然人的人格尊严与权益保障。在新技术条件下,我们应当准确理解和把握肖像权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处理肖像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切实加强肖像权的保护,为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