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公用设施:保障公共利益与权益》

作者:Bad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用设施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用设施是指国家所有的或者国家或者其他组织所有的,为社会提供公共利益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公共交通、公园、学校、医院、消防设施等。公用设施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物权法》专设了公用设施一章,以保障公共利益与权益。

公用设施的种类与性质

1. 种类

根据《物权法》第136条的规定,公用设施包括以下几类:

(1)道路、桥梁、广场、公园、绿地、 hydrant 等公共设施;

(2)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集中供暖等公共设施;

(3)公共照明、公共绿化、环境噪声控制、公共卫生、消防等公共设施;

(4)其他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设施。

2. 性质

根据《物权法》第137条的规定,公用设施具有以下性质:

(1)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设施,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公众性、非排他性等特征;

(2)具有专属性、不可替代性、有益于公共利益的特性;

(3)公用设施的权属为国家所有或者国家其他组织所有,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有;

(4)公用设施的权属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进行流转,但不得侵犯社会公共利益。

公用设施的权属与使用

1. 权属

根据《物权法》第136条的规定,公用设施的权属为国家所有或者国家其他组织所有。在实际运行中,公用设施的权属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进行流转,但不得侵犯社会公共利益。

2. 使用

根据《物权法》第138条的规定,公用设施的使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物权法公用设施:保障公共利益与权益》 图1

《物权法公用设施:保障公共利益与权益》 图1

(1)有利于公共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3)保障公共安全,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

(4)按照规定的用途、范围、期限使用。

公用设施的维护与保护

1. 维护

根据《物权法》第139条的规定,公用设施的维护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及时、彻底、有效;

(2)保障公共安全,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

(3)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2. 保护

根据《物权法》第140条的规定,公用设施应当得到法律保护。在实际运行中,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公用设施受到损坏、滥用、侵占、破坏等行为。应当对公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发挥社会公共功能。

公用设施的补偿与赔偿

1. 补偿

根据《物权法》第141条的规定,因公用设施建设、改造、维修、更换等需要,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根据损失的种类、程度、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

2. 赔偿

根据《物权法》第142条的规定,因公用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等原因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标准应当根据损失的种类、程度、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

公用设施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物权法》专设了公用设施一章,从权属、使用、维护、保护、补偿与赔偿等方面对公用设施进行了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遵循法律规定,充分发挥公用设施的社会功能,保障公共利益与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