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135条:你知道如护自己的权益吗?》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所享有的依法应当得到保护的权利。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于1993年颁布实施,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愈加凸显,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和维护意识也日益提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消法》第135条的内容及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作用,以期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指导和借鉴。
消费者权益135条的立法背景及意义
《消法》第135条规定:“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该条款明确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从立法背景来看,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凸显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力增强,消费需求多样化,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使得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法行为侵害。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家逐利,消费者权益容易受到忽视。一些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忽视产品质量,甚至采用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消费者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对自身权益保护的需求不断。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法律保护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为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国立法者对《消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其中包括《消法》第135条。
消费者权益135条的具体内容及其作用
《消法》第135条对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进行了明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这为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使得消费者在面全威胁时能够依法维权。
2. 知悉真情权。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功能、性能、质量、价格、产地、使用方法、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这有助于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时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受到虚假宣传的欺诈。
3. 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选择商品和服务,并对经营者的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商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有权要求经营者公平交易,不得利用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受教育权。消费者有权获得有关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消法》第135条对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进行了明确,为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提供了一个基本保障,使得消费者在面全威胁时能够依法维权。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消费者权益135条在消费者维权中的实践应用
消费者权益135条为消费者提供了维权的基本依据和程序,消费者在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情况时,可以依据该条款进行维权。以下几个方面是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1. 证据收集。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证明自己受到侵害的事实。证据可以包括合同、收据、照片、视频等,这些证据对于证明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具有重要意义。
2. 协商处理。在遇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时,消费者可以先与经营者协商处理,寻求解决途径。协商处理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3.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如果协商处理无果,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消费者协会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独立于市场交易主体,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调解服务,协助消费者解决纠纷。
《消费者权益135条:你知道如护自己的权益吗?》 图1
4.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调解无果,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决。在诉讼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受到侵害的事实,并请求法院判决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消费者权益135条是《消法》中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条款,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应了解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权。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