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者医疗机构之外因医疗行为或者医疗环境造成患者身体损害或者死亡的纠纷。医疗纠纷的处理对于维护医疗秩序、保护患者权益、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程序自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旨在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维护医疗秩序和患者权益。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种类
医疗纠纷可以分为民事纠纷和行政纠纷两种。民事纠纷是指因医疗行为或者医疗环境造成患者身体损害或者死亡的纠纷,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行政纠纷是指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纠纷,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
2016年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图1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提起
医疗纠纷的提起由患者或者其代理人进行。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起行政诉讼。在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患者或者其代理人需要提供医疗纠纷的相关证据,包括病历、医疗报告、现场照片等。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程序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医疗纠纷的认定。医疗机构应当自医疗纠纷发生后15日内作出医疗纠纷的认定,并书面通知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医疗纠纷的认定应当依据医疗过错、医疗不当、医疗缺陷等情节,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医疗环境等因素。
2. 医疗纠纷的赔偿。医疗纠纷的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医疗费的赔偿标准按照医疗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计算,误工费的赔偿标准按照患者误工天数和平均工资计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按照患者的精神损害程度和医疗费用的比例计算。
3. 医疗纠纷的调解。医疗纠纷的调解是指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医疗纠纷的调解由医疗机构或者患者或者其代理人提出,经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由专业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4. 医疗纠纷的诉讼。医疗纠纷的诉讼是指在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医疗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相应责任。在医疗纠纷的诉讼中,患者或者其代理人需要提供医疗纠纷的相关证据,包括病历、医疗报告、现场照片等。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意义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实施对于维护医疗秩序、保护患者权益、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规范可以防止医疗纠纷的滥用,有效控制医疗纠纷的数量和规模,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学的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