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修改行为|法律后果与风险防范

作者:锦夏、初冬 |

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案件逐年增加。在这些纠纷中,医院是否擅自修改病历成为争议焦点之一。从法律角度深入分析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修改行为及其相关法律问题。

病历资料的法律地位与重要性

病历作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诊疗活动的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病历资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医疗活动",其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的证据作用不容忽视。一旦发生医疗争议,患方往往会通过查看病历来判断医院是否存在过错。

医疗机构擅自修改病历的法律风险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修改行为|法律后果与风险防范 图1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修改行为|法律后果与风险防范 图1

1. 行政处罚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规定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如有违反,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甚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2. 民事赔偿责任

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擅自修改病历的行为会被认定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从而加重医疗机构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患者依法合理的医疗要求;不得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材料"。

3. 刑事责任

根据《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已出现多起因篡改病历资料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修改行为|法律后果与风险防范 图2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修改行为|法律后果与风险防范 图2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封存制度

为确保病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我国建立了病历封存制度:

1. 封存条件

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五条,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等。医患双方可以共同申请封存病历资料。

2. 封存方式

主观性病历资料(如病程记录)的封存要求医患双方在场,由医院保管;客观性病历资料(如检验报告单)则可通过复印等方式固定。

病历修改与医疗纠纷的证据效力

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对病历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发现存在不符合规定擅自修改的情形,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对医疗机构过错责任的认定:

1. 影响证据采信

擅自修改病历的行为会导致相关记录不被采纳,丧失作为定案依据的资格。

2. 加重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千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医疗损害赔偿中如存在涂改伪造病历情形,医疗机构将承担更为不利的举证责任。

风险防范建议

为避免因病历管理不当引发法律纠纷,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病历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病历制作和保管制度。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依法执业意识。

3. 建立应急预案

对于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要制定完善的事后处。

4. 利用技术手段

运用电子病历系统提高记录的真实性与安全性。

医疗纠纷中的病历修改行为不仅会加重医疗机构的法律风险,还会影响患者获得公正合理的医疗服务。作为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保障患者权益的也维护好医疗机构的良好声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