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医疗纠纷新规解析:如何保障患者权益?
医疗纠纷是医疗领域中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权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和《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是最具代表性的法规。重点解析2017年修订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中关于保障患者权益的相关内容。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的修订背景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资源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医疗纠纷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医疗资源的紧张使得患者对医疗资源的竞争加剧,医疗体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患者权益受损等。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以更好地保障患者权益。
患者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
1.明确医疗纠纷的定义和范围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第2条规定:“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因医疗行为、医疗条件、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等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这一定义较之前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更加明确,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医疗纠纷,还涵盖了医患双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纠纷。
2.强化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对医疗方案、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等事项享有充分了解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修改后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第8条、第9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向患者提供详细的医疗方案、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等事项的说明,并征得患者的同意。患者有权拒绝或者选择其他的医疗方案。
3.提高医疗纠纷的赔偿标准
2017医疗纠纷新规解析:如何保障患者权益? 图1
修改后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第25条规定:“医疗纠纷的赔偿,按照医疗事故的等级和医疗过失的程度确定。赔偿标准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执行。”这一规定提高了医疗纠纷的赔偿标准,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可以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4.规范医疗纠纷的协商与调解
修改后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第36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医疗纠纷。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这一规定明确了医疗纠纷的协商与调解程序,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有利于保护患者及其家庭的权益。
5.加强医疗纠纷的依法处理
修改后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第47条规定:“医疗纠纷的依法处理,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这一规定强调了医疗纠纷处理应当依法进行,有利于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2017年修订的《医疗纠纷处理办法》从患者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明确了医疗纠纷的定义和范围,强化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提高了医疗纠纷的赔偿标准,规范了医疗纠纷的协商与调解,并加强了医疗纠纷的依法处理。这些具体措施有利于维护患者及其家庭的权益,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公开。当然,要完全保障患者权益,还需要医疗体制和制度方面的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