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作权法有哪些不同之处?

作者:ゝ◆◇ |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新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和规定:

明确规定的著作权保护对象

新法明确了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即作品的创作和表达,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电影、摄影作品等。法律也明确了不适用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如法律、法规、决议、决定等国家机关的公文,以及新闻报道和通讯报道等。

加强著作权和使用规定

新著作权法有哪些不同之处? 图2

新著作权法有哪些不同之处? 图2

新法增加了关于著作权使用的规定,要求使用者在使用作品时,应当尊重作者的著作权利,按照作品的使用目的和方式进行使用,不得侵犯作者的著作权。新法也规定了著作权的使用限制,如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作品,不得对作品进行修改、删减、曲解等。

加强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规定

新法明确了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即作者生前及其死后五十年(直至死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止)为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在保护期限内,作者及其继承人可以依法享有著作权。

建立著作权侵权责任制度

新法规定了著作权侵权行为和侵权责任,当使用者在使用作品时,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商业目的使用作品,或者对作品进行修改、删减、曲解等,著作权人可以依法要求侵权者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赔偿损失、销毁侵权作品等。

增加著作权行政事业性質的规定

新法规定,著作权属于国家所有,即国家拥有著作权及其衍生权利。新法也明确了著作权的使用费用,和使用者的支付义务。新法还规定了著作权行政事业性質的使用,即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等。

明确著作权保护的执行和监督

新法明确了著作权保护的执行和监督,包括著作权登记、著作权监测、著作权诉讼等。新法也规定了著作权保护的奖励措施,对著作权保护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奖励。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保护对象、使用规定、保护期限、侵权责任、行政事业性質使用以及执行和监督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和规定,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国著作权法的现代化进程。

新著作权法有哪些不同之处?图1

新著作权法有哪些不同之处?图1

新著作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创作者的权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旧著作权法,新著作权法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之处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著作权保护期限的延长

新著作权法将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延长至作者生前及其死后五十年。这一修改有助于保护创作者的权益,鼓励其创作更多的作品。,这一规定还能够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使得优秀的文化传统能够得以延续和发扬。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扩大

新著作权法将著作权侵权行为扩大到了“未经授权使用、销售、分发、进口、出口、传播”等七个方面。这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如抄袭、剽窃等,还涵盖了更为广泛的侵权行为,如网络传播、商业利用等。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加强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创作者的权益。

著作权使用的范围和方式的拓宽

新著作权法允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著作权: research、新闻报道、评论、新闻通讯报道、教育、科研、文化展示、图书馆存储、数字图书馆存储、网络传播等。这些新的使用方式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使用选择,也为著作权的使用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

著作权保护的滥用现象的防范

新著作权法增加了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机制,包括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评估、著作权调解、著作权仲裁等。这样的机制有助于及时解决著作权侵权纠纷,防止侵权行为的滥用,保护创作者的权益。

著作权法的国际接轨

新著作权法还加强了中国著作权法的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的著作权法进行了更好地协调,使得中国著作权法更加符合国际标准,有助于中国著作权法在国际上的交流和合作。

新著作权法在著作权保护期限、侵权行为范围、使用方式、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国际接轨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创作者的权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