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合同纠纷起诉范本:诉讼请求及证据目录》
集体土地合同纠纷起诉范本
基本事实与证据
(一)诉状所载事实
1. 原告(甲方):(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职业等)
2. 被告(乙方):(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职业等)
3. 争议事实:双方因(纠纷原因,土地使用权争议、补偿安置问题等)产生集体土地合同纠纷。
4. 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需依法解决纠纷。
(二)证据
《集体土地合同纠纷起诉范本:诉讼请求及证据目录》 图2
1. 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证明原告拥有争议土地的使用权。
2.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证明原告拥有争议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3. 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确权书:证明原告拥有争议土地的权属确权文件。
4.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证明被告同意将争议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原告。
5. 补偿安置协议:证明双方因争议土地的补偿安置问题已达成协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证明双方因争议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已达成协议。
7. 村民委员会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调解意见:证明双方已寻求政府调解,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诉讼请求与理由
(一)诉讼请求
1. 确认原告与被告之间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合法有效。
2. 依法判决被告履行与原告签订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补偿安置协议等有关义务。
3. 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土地使用权转让款、补偿金等费用。
4. 判决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二)诉讼理由
1. 原告拥有争议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及权属确权证书,有权提起诉讼。
2. 被告未履行与原告签订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补偿安置协议等义务,存在违约行为。
3. 被告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已履行相关义务,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4. 政府调解虽然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但原告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应予以支持。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有关权利的行使和保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用途改变等方面的规定。
4. 《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集体土地使用权争议案件的处则、诉讼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集体土地合同纠纷起诉范本主要包括基本事实与证据、诉讼请求与理由以及法律依据等内容。在起诉时,原告应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上述要素编写诉状,并向人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以便依法判决。
《集体土地合同纠纷起诉范本:诉讼请求及证据目录》图1
集体土地合同纠纷起诉范本:诉讼请求及证据目录
集体土地是指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农村集体组织所有的土地和农村集体个人所有的土地。在我国,集体土地的利用和保护是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局限性,集体土地纠纷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集体土地纠纷,本文提供一份集体土地合同纠纷起诉范本,包括诉讼请求和证据目录,以供参考。
诉讼请求
1. 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履行合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
(1)依法支付集体土地使用权费用;
(2)依法恢复被侵权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3)依法承担因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
(4)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2. 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1)确认被告侵犯了原告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2)判决被告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3)判决被告赔偿因此事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
证据目录
1. 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包括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证等,证明原告拥有集体土地使用权。
2. 集体土地使用权合同:包括集体土地使用权合同、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等,证明原告与被告签订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合同。
3. 侵权行为证据:包括照片、视频、现场笔录等,证明被告侵犯了原告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4. 经济损失证明:包括经济损失计算表、收据等,证明因侵权行为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
5. 其他证据:包括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证明集体土地使用权纠纷解决的法律依据。
集体土地纠纷起诉范本包括诉讼请求和证据目录,以解决集体土地使用权纠纷。在起诉前,原告应充分准备证据,包括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集体土地使用权合同、侵权行为证据、经济损失证明等。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应根据证据目录向法院提供证据,并陈述诉讼请求。法院将对原告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并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4. 《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件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5. 《关于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