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婚姻家庭政策及变化
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自古以来承载着人类对家庭、亲情、、生育等价值观念的认知与实践。在我国,婚姻家庭政策作为国家对社会制度的重要调整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与改革。2017年,是我国婚姻家庭政策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2017年婚姻家庭政策的主要变化
1. 修改《婚姻法》
2017年婚姻家庭政策及变化 图1
2017年3月17日,十二届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修改的决定(案)》,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情况的说明。修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家庭暴力”专章,规定家庭暴力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保护。
(2)增加对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内容,规定婚姻登记机关、人民法院、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可以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3)明确“无效婚姻”的范围,增加“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婚姻”和“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婚姻为无效婚姻。
(4)增加对“离婚”的条件,规定双方已经感情确已破裂、确无共同生活必要时,才准予离婚。
2. 调整婚姻登记政策
为适应婚姻家庭结构的变化,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工作,提高婚姻登记的效率和质量,2017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了婚姻登记政策:
(1)将婚姻登记机关的名称统一调整为“婚姻登记机关”,名称由“婚姻登记局”调整为“婚姻登记机关”,英文名由“Marriage Registry”调整为“Marriage Registration”。
(2)将结婚登记的程序简化为“内地居民结婚登记程序”,将原来繁琐的申请、审查、发证等程序统一下简,方便夫妻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3)将内地居民结婚登记的申请人限制调整为“年满25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提高了结婚登记的年龄限制,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3. 完善生育政策
2017年,国家进一步调整了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允许全国范围内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的调整旨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减少等现实问题,也是对人们生育观念的尊重与包容。
2017年婚姻家庭政策的主要影响
1. 保障妇女权益
2017年的婚姻家庭政策变化,尤其是对《婚姻法》的修改,使得妇女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家庭暴力行为被明确为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为遭受家庭暴力妇女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2. 促进家庭和谐
婚姻家庭政策的变化,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内容,使得夫妻双方在发生纠纷时,有更多的途径可以选择调解,有利于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维护家庭和谐。
3. 提高结婚效率
婚姻登记政策的调整,简化了结婚登记的程序,提高了结婚登记的效率。夫妻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只需提交有效的身份证、户口本等材料,无需提供其他繁琐的证明,有效地提高了结婚登记的效率。
4. 保障生育权利
2017年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保障了夫妻双方的生育权利。根据政策规定,全国范围内的夫妇均可生育两个孩子,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生育选择,有利于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减少等现实问题。
2017年婚姻家庭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体现了国家对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视和对人民权益的保障。在新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应更加注重婚姻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尊重人们的生育观念,让婚姻家庭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