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一般法院多久受理?
在我国,民事诉讼是指民事权益主体之间因民事权益的归属、变更或者排除而发生的纠纷,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一般法院多久受理呢?
一般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期限
我国民事诉讼:一般法院多久受理? 图1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5条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审民事案件,一般应该在收到起诉状的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民事案件,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民事案件,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民事诉讼法》第136条还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审民事案件,如果涉及人数众多或者金额较大的,可以经过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受理期限。具体期限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具体期限
除了上述的一般受理期限外,我国民事诉讼还有其他特定的受理期限。《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1款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民间纠纷案件,如果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尽快审理。根据该规定,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间纠纷案件,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
又如,《民事诉讼法》第145条第1款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案件,如果事实简单、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适用速审程序。根据该规定,基层人民法院适用速审程序审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案件,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3日内审结。
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期限的适用条件
在确定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期限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诉状的内容进行审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原告符合法定条件;(2)起诉状的内容符合法定要求;(3)提起诉讼符合法定程序。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才能够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还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应当遵循下列程序:(1)收到起诉状;(2)审查起诉状;(3)决定是否受理;(4)通知当事人;(5)审理案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程序包括了审查起诉状、决定是否受理等环节,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期限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诉状的内容进行审查,无法简单地给出一个固定的期限。
我国民事诉讼一般法院多久受理?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审民事案件的期限一般为7日内,但对于涉及人数众多或者金额较大的民事案件,可以经过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受理期限。还有其他特定的受理期限,如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间纠纷案件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适用速审程序审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案件应当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3日内审结。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期限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诉状的内容进行审查,无法简单地给出一个固定的期限。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