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调解书能撤销吗?了解这些情况才能确保合法性》
民事调解书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相较于诉讼,调解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由调解员制作调解书,用以确认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在现实生活中,民事调解书并非绝对的具有法律效力,有时需要进行撤销。在什么情况下,民事调解书可以被撤销呢?对此进行探讨。
民事调解书的概念及特点
1. 概念
民事调解书是指在民事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制作的,确认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的法律文书。
2. 特点
(1)民事调解书是由调解员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
(2)民事调解书是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证明,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民事调解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进行调整。
民事调解书撤销的条件及法律规定
1. 撤销条件
(1)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合法。调解协议涉及违法、违规的内容,如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
(2)调解协议的达成并非自愿。当事人是在他人的强迫或误导下达成调解协议的。
(3)调解协议的达成是在错误的認識下。当事人对相关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存在误解,导致调解协议的达成存在错误。
2. 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内容不满意,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民事调解书能撤销吗?了解这些情况才能确保合法性》 图1
民事调解书撤销的具体程序及法律后果
1. 具体程序
(1)当事人申请撤销: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申请。
(2)法院审查:人民法院收到撤销申请后,应进行审查。如果审查结果证实调解协议存在撤销理由,法院将撤销调解协议。
(3)通知当事人:法院在审查过程中,应通知当事人。
2. 法律后果
(1)调解协议被撤销:如果调解协议被撤销,当事人应恢复原状,如归还原物、赔偿损失等。
(2)已经履行义务的,可要求返还相应的财产。一方当事人已经按照调解协议履行了给付义务,另一方当事人撤销调解协议后,应返还已履行义务的财产。
民事调解书并非绝对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申请撤销。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确保民事调解书的合法性。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注意审查调解协议的内容,确保其合法有效。如遇问题,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