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纠纷处理方式

作者:tong |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其肖像的作品。”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未经当事人同意

侵犯肖像权的关键在于未经当事人同意。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侵犯肖像权时,应考虑行为是否未经当事人同意。如果行为人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而未经当事人同意,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侵犯肖像权。

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示不同意,要求行为人删除作品或者要求行为人支付费用等。如果行为人未能履行这些要求,那么这种行为也可以认定为侵犯肖像权。

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1. 制作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制作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是指创作过程中直接将他人肖像用于作品的内容或者外部表现形式。在摄影作品中直接使用他人肖像作为背景或者在绘画作品中将他人肖像作为画面的主体等。

2. 使用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使用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是指在作品使用过程中将他人肖像用于商业目的或者其他非商业目的。将他人肖像用于广告、宣传、网站banner等,用于商业活动。

3. 提供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提供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是指在网络或者其他平台上,将他人肖像作品提供给公众,使得公众可以浏览、下载或者分享等。将他人肖像作品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或者图片分享网站等。

4. 出版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出版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是指将他人肖像作品制作成书籍、报纸、杂志、cd、dvd等形式,通过销售或者分发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将他人肖像作品制作成书籍的封面或者插图等。

5. 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

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是指将他人肖像作品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向公众传播。将他人肖像作品发布在博客、论坛、微博、等平台。

排除合理使用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行为未经当事人同意,但也可以排除合理使用。合理使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 对新闻报道、评论、资讯等信息的传播

在新闻报道、评论、资讯等信息的传播中,使用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可能是合理的。因为这些信息传播具有公共利益属性,需要快速传播以满足公众对新闻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2. 用于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

如何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纠纷处理方式 图2

如何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纠纷处理方式 图2

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情况下,使用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可能是合理的。因为这些行为具有正當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发展。

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是否经过当事人同意、是否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作品以及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等。只有当行为满足这些条件时,才能认定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如何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纠纷处理方式图1

如何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纠纷处理方式图1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纠纷处理方式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公民本人或者有权决定的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的肖像。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应引起广大公众的高度关注。重点介绍如何判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纠纷处理方式。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一)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

1. 制作、使用他人肖像进行广告宣传、产品包装、商业摄影等

2. 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播他人肖像,包括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

3. 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的肖像产品,如印制calendars、海报、 cups 等

(二)恶意损毁、滥用他人肖像

1. 恶意损毁他人肖像,如故意丑化、 mutilate 等

2. 滥用他人肖像,如未经当事人同意,用于商业目的、冒用他人身份等

纠纷处理方式

(一)协商解决

当发生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应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双方可以通过沟通,达成共识,避免纠纷升级。协商时应注意保护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避免采取不正当手段。

(二)调解解决

如协商不成,可以申请调解。调解机构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充分考虑事实和证据,尊重当事人合法权益,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纠纷。

(三)诉讼解决

如调解不成或者调解结果不满意,可以提起诉讼。提起诉讼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以申请保全措施,防止侵权行为继续进行。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判定侵权行为后,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公众也应注意尊重他人的肖像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肖像权纠纷时,应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进步。

(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