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范本|制作要点与法律依据指南
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
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是公安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过程中,依法主持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和解后形成的书面协议。这种协议书主要适用于因民间借贷、合同履行、财产损害、婚姻家庭等民事争议引发的轻微违法行为,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公民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如果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派出所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并由双方签字确认。这种协议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能够约束双方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调解协议书的特点:
1. 行政性:由公安机关主持,体现了行政调解的性质。
2. 自愿性:双方当事人必须基于真实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意见。
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范本|制作要点与法律依据指南 图1
3. 合法性: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且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约束力: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的制作要点
在实际操作中,派出所制作民事调解协议书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确定案件管辖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的规定,公安机关负责调解下列纠纷:
因民间借贷引起的债务纠纷;
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范本|制作要点与法律依据指南 图2
商品交易中的经济纠纷;
亲属关系或邻里关系引发的纠纷;
其他依法可以调解的民事纠纷。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民事纠纷都可以通过派出所调解。对于已经形成诉讼的案件,或者涉及复杂法律关系的纠纷,公安机关通常不会介入。
2. 调解程序的要求
在调解过程中,民警应当遵守以下程序:
受理申请:双方当事人共同向派出所提出书面或口头调解申请。
调查核实:民警需对纠纷事实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证据收集,确保调解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主持调解: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的协商,必要时可以邀请第三方参与调解。
制作笔录:记录调解过程中的关键对话和达成的共识。
3. 协议书的基本格式
一份完整的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
标题(如“民事调解协议书”);
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注意:此处需要进行个人信息脱敏处理,请将真实信息替换为如“张三/李四”);
案件的基本事实描述;
协议内容,即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
履行方式和期限;
双方签名及捺印;
调解民警的签名和派出所公章;
日期。
协议书的内容与法律依据
一份合法有效的民事调解协议书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以下是从法律角度对协议内容的分析:
1. 合法性审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条的规定,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在制作调解协议书时,民警必须确保:
协议内容不涉及违法行为;
双方约定的权利义务公平合理;
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 条款的具体要求
协议书中争议事项的处理应当具体、明确。
债务纠纷:需明确欠款金额、还款方式和期限;
财产损害:需明确赔偿金额及支付方式;
婚姻家庭类纠纷: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相关规定。
3. 协议的法律效力
根据《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可以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另一方可以根据协议内容向法院提起诉讼。
实务中的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中,民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风险防范:对于复杂或涉及较大金额的纠纷,建议邀请法律顾问参与调解,避免因协议内容不合法引发后续争议。
2. 记录保存:调解过程和结果应当建档立卷,以备日后查证。
3. 告知义务:向双方当事人明确解说协议书的内容及其法律效力,确保其充分理解并自愿签字。
派出所民事调解协议书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制作过程中,民警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协议内容合法有效。调解工作应当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避免因程序问题影响协议的法律效力。
通过规范化的调解流程和协议书制作,不仅能够及时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还能更好地体现公安机关的社会服务功能。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