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事项: 当仲裁条款无效时
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事项:当仲裁条款无效时
仲裁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广泛采用的方式之一。仲裁具有公正、高效、灵活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仲裁并非万能,当仲裁条款无效时,仲裁委员会将失去仲裁的权利和职能。本文旨在探讨当仲裁条款无效时,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事项,以期为读者提供理论参考。
仲裁条款的有效性
仲裁条款是仲裁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的判断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根据该法第7条规定:“仲裁协议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协议的内容应当明确、合法。协议无效的,仲裁委员会不受其约束。”仲裁条款的有效性是解决仲裁条款无效问题的关键所在。
仲裁条款的无效原因
仲裁条款无效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仲裁条款与法律规定相抵触。仲裁条款规定仲裁机构为外国仲裁机构,而我国法律规定仅允许我国境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此时仲裁条款即为无效。
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事项: 当仲裁条款无效时 图1
2. 仲裁条款违反公序良俗。仲裁条款规定仲裁员可以为 party 双方的近亲,显然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此类仲裁条款无效。
3. 仲裁条款内容不明确。仲裁条款规定仲裁的适用范围,但未明确具体范围,导致仲裁条款无法适用,此时仲裁条款无效。
4. 仲裁条款未得到签署。仲裁条款未由双方当事人签署,而仅通过口头方式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该仲裁条款无效。
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事项
当仲裁条款无效时,仲裁委员会将失去仲裁的权利和职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仲裁委员会无法对纠纷进行仲裁。当仲裁条款无效时,仲裁委员会无法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行仲裁,此时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
2. 仲裁裁决将不会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是仲裁机构对纠纷的处理结果,当仲裁条款无效时,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将不会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
3. 仲裁费用无法 recover。仲裁费用是仲裁机构对仲裁程序的维持和运行所必要的费用,当仲裁条款无效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退还已支付的仲裁费用。
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仲裁并非万能,当仲裁条款无效时,仲裁委员会将失去仲裁的权利和职能。在签订仲裁条款时,当事人应当注意仲裁条款的有效性,避免因仲裁条款无效导致纠纷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仲裁机构也应当加强对仲裁条款的审查,确保仲裁条款的有效性。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