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他人肖像权,是否可以起诉?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个人信息和肖像图片被广泛使用,而侵犯他人肖像权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受害人的权益如护,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可以起诉,这些都是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问题。为此,围绕侵犯他人肖像权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解决相关纠纷提供参考。
肖像权的概念及内容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千零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主要表现为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1.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包括网络上的图片、视频等。
2. 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其肖像用于商业广告、宣传等。
3. 非法使用、出售、出租他人肖像,或者将他人肖像提供给他人使用。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责任及纠纷解决途径
1.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构成侵权。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因此造成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
2. 在侵犯他人肖像权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协商、调解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一种方式,由当事人约定选择。如果协商、调解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的条件及审查
侵犯他人肖像权,是否可以起诉? 图1
1. 起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2)证据充足、确凿。
(3)符合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标准。
2. 人民法院在审查起诉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起诉是否符合受案范围和受诉标准。
(2)当事人是否具备诉讼能力。
(3)当事人是否符合诉讼主体资格。
(4)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如果造成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在起诉时,应充分准备证据,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符合受案范围和受诉标准。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