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肖像权:员工如何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三十五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公民肖像的图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如何保护自己的肖像权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劳动者的员工,应当了解肖像权的保护方法,积极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危害
1. 未经本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公民肖像的图像。公司员工未经员工同意,将员工的肖像用于广告宣传、或公司社交媒体账户等。
2. 恶意诋毁员工的肖像。如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诽谤员工的肖像,损害员工的名誉。
3. 非法使用员工的肖像进行商业活动。如未经员工同意,将员工的肖像用于商业广告,或者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员工的肖像等。
4. 侵犯员工的隐私权。如公司未经员工同意,擅自公开员工的肖像,侵犯员工的隐私权。
员工应对侵犯肖像权的措施
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员工应当认识到保护肖像权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己的肖像权被侵犯。
2. 签订协议。员工可以在入职时与公司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对肖像权的权益和义务,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使用。
3. 积极维权。遇到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员工应积极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保护肖像权:员工如何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图1
4. 提高法律素养。员工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保护肖像权是员工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司应当承担的义务。员工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应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公司也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教育,提高公司的法律意识,为员工提供法律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员工的肖像权,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