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民法典关于肖像权的新规及其法律影响

作者:花刺 |

2021年民法典中的肖像权?

2021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全新的规定和优化,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人人格权的保护。根据民法典第1018条的规定,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面部特征、姿态、表情等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这一权利涵盖了自然人的形象在商业、社交以及其他公共领域中的使用方式。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范围进行了扩展,不仅包括传统的摄影图片,还涉及录像、电子屏幕等新型传播介质中的人物形象。

从法律术语的角度来看,肖像权属于一项典型的人格权,与姓名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具有相似性。肖像权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和商业属性,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肖像的采集、存储和传播变得极为便捷,也带来了更多的法律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的现象屡见不鲜。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相关规定显得尤为重要。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因肖像权侵权引发的纠纷案件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和个人擅自使用他人的照片、视频等行为,常常引发民事诉讼甚至刑事犯罪指控。这些案例表明,肖像权的保护已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法律问题。

2021民法典关于肖像权的新规及其法律影响 图1

2021民法典关于肖像权的新规及其法律影响 图1

2021年民法典关于肖像权的主要变化

与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比,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规定更为详细和全面。以下是主要的变化:

明确了肖像权的权利内容

民法典第1018条规定:“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使用权、许可他人使用、转让权利等权利。”这一条款明确指出了肖像权的具体内容,包括:

1. 自己的肖像可以自由使用,无需获得他人的同意或授权。

2. 可以通过书面或其他形式将肖像权转移给他人。

3. 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自己的肖像。

这些规定使得肖像权的权利范围更加清晰,有助于司法实践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加强了对肖像权的保护力度

民法典第1020条新增了一项关于“合理使用”的限制。行为人如果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则必须获得肖像权人的明确许可;否则,即使符合“合理使用”的条件,也可能构成侵权。

民法典还进一步细化了肖像权的保护范围。第1021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制作、使用、公开他人的肖像。”这一条款显著加强了对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行为的打击力度。

2021民法典关于肖像权的新规及其法律影响 图2

2021民法典关于肖像权的新规及其法律影响 图2

明确了肖像权的侵害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侵犯肖像权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具体而言,侵害肖像权的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在实践中,这些责任形式可以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受害者可能不仅需要获得经济赔偿,还需要得到精神损害赔偿。如果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社会评价的降低或精神压力的增加,则法院可能会判令侵权人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保护的具体体现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个人形象不受非法侵扰

个人的形象往往与其社会地位、职业发展以及个人隐私密切相关。民法典通过明确禁止他人擅自使用或公开个人肖像,有效地维护了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在2021年的一起司法案例中,某知名社交平台未经用户许可在其广告中使用用户的照片,法院依据民法典第1018条和第1024条规定,判决该平台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损失。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民法典对个人形象权的保护作用。

强调肖像权与其他权利的平衡

尽管民法典加强了对肖像权的保护,但也注重与其他社会利益和法律权益之间的平衡。在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公共领域中,肖像权人可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作出一定的让步。

不过,这种平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2021年某媒体报道了一起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法院认为该行为属于新闻报道的合理使用范畴,并未构成侵权。在某些情况下,如商业广告中的不当使用,则可能被视为侵权行为。

加强对未成年人肖像权的保护

未成年人的人格权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21年民法典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肖像权保护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行使对未成年人肖像的管理权限时,应当遵循合法、合理的原则。

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关爱,也为司法实践中处理相关案件提供了明确依据。在一起未成年人形象被用于商业广告的案件中,法院判决广告发布方停止使用该肖像,并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支付赔偿金。

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保护的意义

从法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具有深远意义。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自然人的基本尊严和个人形象不受侵犯,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肖像权的细化规定,民法典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这不仅提高了司法效率,也有助于统一裁判标准,确保法律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也为其他类型的人格权保护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示范。在姓名权、名誉权等权利的保护中,许多条款都可以借鉴肖像权的相关规定,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人格权保护体系。

2021民法典对肖像权保护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既有法律层面的意义,也有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通过明确的权利内容和严格的法律责任规定,该法律规定有效地维护了自然人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在保障个人权益的兼顾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相信随着法律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关肖像权保护的具体规则也将会更加科学和合理。

2021年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保护标志着我国人格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进步,为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民法知识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