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违法的法律条文及常见行为分析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本文旨在分析侵犯肖像权违法的法律条文及常见行为,以期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侵犯肖像权违法的法律条文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肖像权保护作了一系列规定。千零一三条至千零一条对肖像权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他人不得非法使用、损害或者滥用自然人的肖像权。
2. 用于商业目的的,应当经自然人或者有权决定的人同意。
3. 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然人的肖像。
4. 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公民肖像的作品,不得将公民的肖像用于广告、商业用途等。
5. 除法律、道德、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规定外,不得对公民的肖像进行恶意毁损、贬损或者利用。
6. 法律、行政法规对肖像权保护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侵犯肖像权违法的法律条文及常见行为分析 图1
侵犯肖像权常见行为分析
1.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披露、传播他人的肖像。
常见行为:在一些社交平台、社交媒体上,用户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发布、传播他人的肖像照片,造成他人肖像权被侵犯。
2. 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
常见行为:一些商家为了促销、宣传等目的,未经当事人同意,使用他人的肖像作为商业广告、宣传海报等。
3. 制作、使用、提供、传播包含公民肖像的作品。
常见行为:电影、广告、杂志等媒体使用公民的肖像,未经当事人同意。
4. 将公民的肖像用于广告、商业用途等。
常见行为:一些商家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等场合使用公民的肖像,未经当事人同意。
5. 恶意毁损、贬损或者利用公民的肖像。
常见行为:一些媒体、网络平台恶意删除、修改、丑化公民的肖像,损害公民的名誉和形象。
侵犯肖像权是一种侵犯公民人格权的行为,对于被侵犯者,应当依法维权。公众应当提高法律意识,自觉抵制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肖像权的保护,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人格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