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对于肖像权受损如何判决?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一定的法律条款进行了规定。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对肖像权受损如何判决进行探讨。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条的规定:“侵犯他人肖像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售、发布他人的肖像,或者非法将他人的肖像用于商业用途的;
2. 故意毁损、损毁他人的肖像,或者在公共场所、媒体上非法使用他人的肖像,造成严重影响的;
3. 未经当事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情节恶劣的。
肖像权受损的判断及赔偿
1. 肖像权受损的判断
肖像权受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他人肖像权受到侵犯;(2)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1)他人肖像权受到侵犯:一般是指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售、发布他人的肖像,或者非法将他人的肖像用于商业用途等行为。还包括故意毁损、损毁他人的肖像,或者在公共场所、媒体上非法使用他人的肖像,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
我国刑法对于肖像权受损如何判决? 图1
(2)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损害可以表现为经济上的损失,也可以表现为精神上的损害。肖像权受损的损害,应当达到使当事人无法正常使用肖像权,或者造成当事人精神上的痛苦的程度。
2. 肖像权受损的赔偿
在肖像权受损的情况下,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的方式,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1)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肖像权受损的问题。协商时,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意愿,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判决赔偿
如果经过协商无法解决肖像权受损的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肖像权受损案件时,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的内容,应当包括赔偿金额、赔偿方式等。
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刑法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进行了规定,为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应当尊重他人的肖像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遇到肖像权受损的情况,可以依法寻求赔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